13版:康养周刊

16版:光影记录

唤醒你的生命力

(2025年06月10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国梁  
  诗人蒋勋说:“人在一个环境里待太久了,就会变得僵化与麻木不仁,生命力会慢慢消失。”我对这句话深有感触,最近一些年,我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可谓一成不变,一切都是熟悉的样子,今天是昨天的翻版,明天是今天的重复,这样的日子我好像一眼望到了头。
  这大概是像我一样的中老年人的通病。我处在中年迈向老年的阶段,这个岁数的人大都过着比较安稳的日子。我们不再是单位的中流砥柱,当年的位置已被生龙活虎的年轻人占据。人生好像已成定局,不会再有什么突破性的改变。总是听到我的同龄人感慨:“日子过得真快啊,有时候觉得真没意思。”我也有这样的感觉,时间的列车载着我们呼啸而过,三年五载是眨眼的工夫。这样的日子过着过着,就成了波澜不惊的死水,感觉自己除了呼吸,什么东西都不会了。
  这是一种可怕的状态,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后半生我们将会过得浑浑噩噩,没有质量。这种状态下,要紧的是唤醒你的生命力,让生活重新变得鲜活起来。
  有人说,失去学习欲望是衰老的标志。我觉得这话很有道理,现在单位很多工作,精通电脑、网络的年轻人三下两下就能搞定,我便懒得去学,需要的时候招呼一下年轻同事,他们每次都有求必应,而且乐此不疲。有一次,一位小同事对我说:“王哥,这个特简单,一学就会。你想学的话我教你!”看着他热切的眼神,我想到了年轻时的自己,可恍惚间我已经被一个“老”字绑架了。小同事耐心教我,果然是“一学就会”。我顿时有点小得意,说:“看来我还不老嘛!”小同事笑呵呵地说:“您一点不老,又有经验,又有学习能力,我特别羡慕您呢!”被他这么一夸,那天我的工作热情高涨,工作效率也很高。看来,很多时候心态上的“老”才是我的症结所在,并非真的衰老了。
  我的生命力并非消失了,而是处在了沉睡状态,需要唤醒它。不断学习是唤醒生命力最好的方式,难怪古今中外的人都倡导“活到老,学到老”。活到老学到老,不单是为了精进自己,到了我这个岁数,“学到老”成了保持生命力的一种方式。而且此时的学习,没有压力,是完全松弛的状态,这也是一种境界。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学习最好的时间就是现在。我学习不是为了再创人生辉煌,也不是为了别的目的,而是让自己处于良好的生命状态。
  记得年初时,文友跟我谈起AI的出现。我当时非常愤慨地说:“AI会扼杀人类的思考能力,对我们没有益处!”可是,存在即合理。我由原来的完全抵触,到现在进行了一些思索。从写作这个角度说,AI永远无法取代人类,这就需要我们写出更有温度和深度的作品,独特性才是文学作品的灵魂。这个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不知道未来会有什么新生事物出现。如果我们还在原地踟蹰不前,终将会被时代淘汰,真的会成为除了呼吸什么都不会的人。
  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为生活注入新鲜元素,才会唤醒我们的生命力。我的同学老张,这几年致力于“更新生活”,有时间就去旅行,同时结交新朋友,还在学习摄影和绘画。他说这样做为的是听到自己的心跳,奔赴诗和远方,奔赴星辰大海,尝试不同的圈子,让他充分感受到“活着”的魅力。
  唤醒你的生命力,让人生之树永远不会停止生长。愿我们不论何时,都能做到心中有梦、眼中有光,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心怀热爱地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