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规范使用“小电驴” 防范火灾莫大意

(2025年05月07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放眼大街小巷,“小电驴”是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但由于违规充电、使用不当等引发火灾的事故屡见不鲜。为此,我市消防部门提醒广大市民,正确认识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避免因使用不当引起火灾危及自身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报记者 王晓萌
    电动自行车火灾的危险
  电动自行车火灾的危险性可以用“快、热、毒、炸”四个字来形容。所谓“快”指的是燃烧速度快;“热”是指燃烧时所产生的温度高;“毒”是指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炸”指的是电动自行车的电池在遇热、燃烧后会发生爆炸现象。
  停放在楼道内的电动自行车燃烧后危险性成倍增加,因电动自行车车身、围挡、坐垫普遍采用高分子可燃材料,起火后90秒温度可达200摄氏度,120秒后电动自行车可能会爆炸,浓烟将会笼罩整个楼道,释放大量有毒烟气,并迅速蔓延,短时间内会致人中毒窒息死亡。
  另外,楼道内的电动自行车起火还可能引燃堆放的杂物或电表箱等,实际火焰的温度和烟气浓度要比实验高得多。电动自行车火灾产生的大量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人吸入后会产生恶心、昏睡、神志不清等症状。
  
    电动自行车常见起火原因
  充电时间过长
  电动自行车充电时间越长,充电器外壳温度就越高。然而有些人会选择夜间给电动自行车充电,充电时间甚至超过10小时,很容易引发火灾。
  
  室外飞线充电
  在户外私拉乱接电线给电动自行车充电,殊不知,裸露在外的电线经过长时间暴晒、雨淋后容易漏电,引发火灾,如果电线老化或者电动自行车电瓶出现问题,更容易发生火灾。
  
  违规室内充电
  部分车主在建筑内的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一旦出现意外,会直接阻断逃生通道,极易出现人员伤亡事故。
  
  使用劣质充电器
  价格低、质量差的充电器内部只有散热扇和散热板,没有保护板,就不能起到自我保护、自我断电的作用。
  
  擅自改装电动自行车
  部分车主擅自改装电动自行车的动力电源,破坏整车电气线路的安全性能,充电时容易引发车辆线路过载、短路等故障,引起火灾事故的几率相对增大。
  
    火灾预防措施
  注意充电时间
  按照电动自行车电瓶容量大小的不同,一般8小时至10小时就能充满电。充电时间最好选在白天,有人看护。
  正确停放电动自行车
  严禁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不要在建筑内的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充电,也不要将电动自行车的电瓶带到家中充电。
  
  在规定区域充电
  电动自行车应当在物业单位设置的集中充电区域充电,不要“飞线”充电。
  
  远离易燃易爆品
  给电动自行车充电时,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以防电动自行车发生火灾引燃附近的物品,造成更大的危险。
  
  不私自改装电动自行车
  不要私自给电动自行车加装音响、照明等设备,也不要增加电瓶容量。
  
  购买合格电动自行车
  从源头上减少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的发生。应选购有国家合格生产标识的电动自行车,不要买三无或假冒伪劣的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