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寿光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

有“智”更有“质” 三号棚科技感满满

(2025年05月07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图 本报记者 孙希明
  以自主研发的营养液,辅以水气培模式种植蔬菜;以智能机器人代劳打药或喷施叶面肥等重复性、高强度体力活;以电离子空气调节器灭菌活氧和净化大棚空气……5月3日,记者在寿光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蔬菜园区的3号棚采访发现,作为有着数十年历史的试验棚,彰显科技、人文、生态特色,让三元朱村“冬暖式蔬菜大棚发源地”的招牌更亮,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
  走进3号棚,记者发现这里每棵蔬菜的根部都包裹着一层白膜,上面没有任何浇水、施肥的痕迹,原来这些操作都在下面埋设的水气培管网中完成。“去年,我们公司作为‘双招双引’对象入驻三元朱村,对3号棚简易改造,引进水气培模式,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子。”农特(潍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赵继军对记者说。
  营养液是水气培的重要支撑。潍坊因之果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福权介绍,他们的营养液是自主研发,与某些水肥一体化不同,营养液适用于蔬菜生长全周期,不需更换,有效降低了成本。
  当前,人工智能发展如火如荼,3号棚亦成为示范田和先行区。悬挂在大棚立柱上的一台电离子空气调节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农特(潍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复旦大学联合研发的科技成果。赵继军说:“通俗讲就是做加法和减法,即产生大量极高化学活性的高能电子、离子、自由基等,通过风机形成空气循环流通,将它们输送到大棚内的角角落落,对病原微生物、细菌繁殖体、原虫及卵囊进行防治,还能分解雌雄异体害虫的性激素,减少其交配繁殖,防控群害现象发生。”
  记者了解到,电离子空气调节器不但在三元朱村率先落地,而且正向寿光各个村庄乃至全国各地推广,让人们共享农业科技进步带来的红利。纪台镇齐家庄村菜农齐海亮深有体会:“我两个大棚都安装了空气调节器,好处很多,现在病虫害明显减少,而且蔬菜产量和质量也提高了。”
  农特(潍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另一位负责人付立红,指着棚内角落里的一台协作机器人说:“这是我们研发的‘蜂鸟’机器人,具备智能精控打药、叶面肥喷施、物理降温、数据采集等功能,工作速度和精度远超人工,大大提升了智能化、精准化程度,真正让菜农轻松玩棚、快乐生活。”
  蔬菜品质是关键,赵继军拿出最近寿光地利农产品物流园检验检测中心出具的快检单给记者看,他们送检的三种蔬菜的农残抑制率均明显低于国家无污染标准。“我们给产品注册了蕴含着传统文化元素的商标,争取以‘冬暖式蔬菜大棚发源地’为基点,打造‘潍坊农品’响当当的品牌!”赵继军信心十足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