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临近,旅游进入旺季,车流、人流大量增加,加之汛期天气多变,极端天气、地质灾害风险增加,各类安全风险上升。为此,我市应急管理部门作出十项安全提示。
□本报记者 王晓萌
●加强安全检查
做好节前安全检查,严格落实特殊作业审批,严禁违规冒险作业。
认真开展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整治,强化重大危险源管理。
做好值班值守,完善应急处置预案,配齐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加强应急演练。
●防范灾害天气
出行出游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和暴雨、山洪及地质灾害预警提示。
遭遇灾害性天气,尽量不出行,掌握应急避险常识。
强降雨期间,避免涉水行走或在隧道等低洼地带停留,远离河道、山区、沟口。
●严格管控火源
进入林区、牧区,严格遵守相关防火管理规定,不吸烟、不用火。
加强林区景区防火巡逻,加强人为火源管控,配置足够的灭火器材。
发现森林草原火险,及时拨打报警电话12119。
●警惕涉水活动
不到野海滩等未开发景区游玩,不到江河水库等未知环境或有警告提示的水域游泳。
乘船或进行水上运动时做好防护,穿戴好救生衣。
警惕淹溺事故,尤其少年儿童不要独自在水域嬉戏、游泳。
●注意登山、露营安全
徒步、登山应选择正规景区和合适路线,提前了解天气情况。
不在危险位置拍照,警惕跌落风险。
不在滩涂、河道、山脚、泄洪道等区域野营露宿。
景区要做好缆车、索道等大型游乐设施或高风险项目设备的安全检查。
●防范拥挤踩踏
进入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影院、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时,注意查看逃生通道及消防设施位置,熟悉安全出口位置及自救方法。如遇紧急情况,按照疏散指示标志有序撤离,防止踩踏。
●做好居家消防
畅通逃生通道,做好“三清三关”。
电动自行车不进楼入户、不飞线充电。
不卧床吸烟、不乱扔烟头。
●注意商铺防火
商铺门面内严禁违规设置人员住宿。
不要堵塞、锁闭、占用疏散逃生通道和逃生出口。
安全用火、用电、用气、用油,不在屋内为电动车充电。
严禁在营业期间进行动火、焊割等作业。
●规范用气安全
餐饮场所加强燃气安全检查。如发现燃气软管异常及时维修。
用气不离人,离人不用气。发现燃气泄漏,迅速切断气源,前往室外拨打燃气抢修报警电话。
●注意交通出行安全
出行前做好检查规划,遇恶劣天气、危险路段多观察。
不乘坐非法营运车辆。
驾乘车要系好安全带,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品上车。
严禁超速、超载和疲劳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