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孙希明
40多年前,在昌乐县红河镇理稼庄子村,孙国启在自家的5亩耕地上开启种植反季节瓜菜,用一茬又一茬“放心瓜菜”满足人们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为当地产业振兴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
4月25日,记者来到孙国启的种植基地看到,一个个新鲜的西瓜被一拨拨上门求购的人买走,或者通过物流发往外地。上门顾客中红河镇的张晓兵说:“国启种的瓜就是好吃,能让人吃出小时候的味道!”
小时候的味道是从哪里来的?记者带着疑问在基地寻找答案。只见大棚内,瓜蔓上一个个西瓜滚圆饱满,很是喜人。一根根韭菜叶片宽厚,笔直向上,土地散发着特有的土腥味,混合着发酵大豆肥的醇香。从视觉上看,西瓜叶和韭菜叶的绿色都浓得像往外渗油一样。“这是肥料足的表现,它们‘吃’的是我用大豆、玉米加上生物菌配制的特制营养肥。”孙国启告诉记者,用营养肥种的西瓜口感好、糖度高、农残低。
40多年来,孙国启在自己摸索总结的同时,经常到外地园区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他在基地引进“高温杀菌法”,通过人工干预拉大温差,让大棚的温度白天高、晚上低,提升大棚西瓜和西红柿的口感、甜度。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靠着消费者的口碑宣传,孙国启终于叩开市场大门。目前每年的瓜菜,很大一部分是卖给老顾客,形成基本固定的客户群体。
理稼庄子村曾是传统农业村,如今成为远近有名的瓜菜种植专业村,这与孙国启等一批资深菜农的努力分不开。村党支部书记孙国维说:“孙国启的基地被山东农业大学等单位联合认定为‘乡村振兴驿站’,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等级一直保持在最好的A级上,依靠这样的带头人,我们村的瓜菜产业越来越有奔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