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他以漫画为媒 绘潍坊民俗风情

阎涛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让更多人了解潍坊

(2025年02月27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图 本报记者 刘燕
  阎涛是土生土长的潍坊人,从小喜欢画画,痴迷潍坊民俗文化,喜欢用漫画的形式讲述潍坊老故事。如今,他打理着“浞水漫画”公众号,举办画展、出画集,让更多的人看到潍坊,了解潍坊。
  初见阎涛,给记者留下的印象是身高体健、浓眉大眼、性情敦厚、待人热情。今年春节期间,他在潍坊市美术馆举办的“大过年——浞水漫画展”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去观看。展览集中展示了潍坊的春节习俗、潍坊美食、童年游戏和趣味生活等五个板块。阎涛通过幽默风趣的漫画语言,从农历腊月廿三小年开始,通过一幅幅精彩的漫画,一直描绘到正月十五闹元宵,把潍坊过年的传统习俗娓娓道来,节日氛围拉满,勾起观众童年的美好记忆,从漫画中找回过去的“年味”。
  其实,这不是阎涛第一次举办画展。2015年,阎涛在郭味蕖美术馆举办了自己的第一个画展——“让我们自己欣赏自己”,作品既有“潍坊籍的大画家”系列作品,又有老潍县四大家族的故事,以及潍坊美食系列等作品,在潍坊书画圈引起不小的轰动。“我的画是给老百姓看的,所以用简单的语言表现平凡人的精彩生活,用画笔留住潍坊老故事。”阎涛说。
  阎涛痴迷潍坊民俗文化,2018年春节,阎涛在十笏园美术馆举办“浞水漫画展”,用漫画记录老潍县的年味,展出的画作生动传神,旁白简练诙谐,勾起无数人的童年记忆,画展的镜头还上了央视《新闻联播》,从此“浞水逸人”被大家熟知。
  阎涛从小喜欢画画,经常在家里的大白墙上画,看过的电影、小人书上的人物、故事都被他搬上墙,父母欣赏他的“涂鸦”,任由他写写画画,也正是这种不受约束的家庭环境,让他从小埋下绘画的种子。长大后的阎涛仍不忘创作,既画人物,又画山水和花鸟,画好的作品就送给亲朋好友当作纪念。
  2008年前后,一次偶然的机会,阎涛有幸结识了张维平、潘保昌两位画家。此后,两位老师在绘画的用色、用笔等多个方面给予他指导,使他受益良多,其带有漫画风格的个人创作也开始初具雏形。成长路上,阎涛还有幸受蒯宪、王珂、时振华等名家的指点,他们的鼓励和培养,激励着他前行。“几位老师亦师亦友,经常鼓励我做自己,画自己的风格,慢慢地我开始走起自己的‘漫画风’。”阎涛说。
  起初,阎涛只是在微信朋友圈里发自己创作的潍坊民俗人物漫画。“发了几次后亲朋好友都表示很喜欢,让我多画点。”阎涛说。2016年12月,他创立“浞水漫画”公众号,将创作重点落到童年时光系列创作中,集邮、弹蛋、扇宝、扛拐……他把儿时的经历、游戏、趣闻乃至惹的祸都悉数收入到画作中,每周更新主题漫画,一期5至8幅画,配以打油诗或潍坊话的旁白,生动简练的语言让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儿时的影子,引起大家的共鸣,这也让阎涛的漫画一下子“出圈”,不仅收获众多粉丝,还得到同行、好友的好评。
  时至今日,“浞水漫画”公众号持续更新中,每天创作漫画也成了阎涛的生活习惯。近年来,阎涛还出版了《浞水漫画》画集,文中的语言全部采用潍坊方言,让人感觉格外亲切。“我会坚持创作下去,以后还会出更多的画集,让更多的人看到潍坊,了解潍坊。”阎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