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临朐县柳山镇蓝莓数字产业园

“数智”赋能 大棚蓝莓结硕果

(2025年02月19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图 本报记者 周晓晴 通讯员 刘锐
  现代化的大棚内,一棵棵蓝莓苗依次排列,工作人员轻点手机屏幕,就可以通过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实时监测蓝莓生长状况并进行精准浇水施肥。这是几天前记者在临朐县柳山镇蓝莓数字产业园看到的一幕。项目一期6个蓝莓大棚内生机勃勃,在这里,蓝莓种植实现数字化、智能化。
  在大棚内,一棵棵蓝莓苗装在一个个基质袋里,每垄旁边都有一根白色的管道,延伸出一根根细管为苗木补充营养,确保直达根部。翻开翠绿的叶片,一枚枚蓝莓果圆润饱满,不久就可以上市了。
  这是这批蓝莓苗结的第一茬果子,别看现在苗木只有二三十厘米高,几年后植株会生长到1.5米左右,届时将迎来盛果期。
  “以往的农业种植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们的蓝莓数字产业园采用基质盆栽方式,每个植株基质袋里都有4支滴箭,彼此之间以管道相连,水肥通过管道滴进盆里,提高水肥利用率,既能实现节水节肥、节本增效,又保证了蓝莓的品质。”柳山镇相关负责人说,今年蓝莓苗单株产量在1.5公斤至2公斤,单果直径能达到1.8厘米以上。预计2月底,这些高品质蓝莓将集中上市,每公斤售价在200元以上,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及省内的青岛等地。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蓝莓数字产业园所在位置的土地原本零散分布、权属各异,有的用来种植庄稼,有的早已撂荒。柳山镇以“连片共建”为统领,由镇党委牵头主导,打破地域界限,整合经济相对薄弱村的土地指标等要素,采用“集中流转、统一建设、产权独立”方式,把零散的“补丁地”“巴掌地”统一成“一块地”,通过争取政策支持,打造高标准、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租赁给企业或农户使用,以“飞地抱团”模式实现了整体流转、规模经营,也让项目资源和空间资源得到高效配置,发挥最大效益。
  这处蓝莓数字产业园占地600亩,计划建设冬暖式日光温室60座,种植蓝莓20万株,走抱团发展、合作共赢之路。它以数字化生态种植科技研发为导向,依托丰年年农业种植云数据中心,用算法决策农事,采用种植环境传感调控、灌溉施肥系统管控、农事模块数字化管理,实现蓝莓种植标准化、数字化、产业化,形成集育苗、种植、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打造设施农业数字化种植新样板。
  这种模式下,对于村集体而言,项目所产生的固定收益回馈到村里,能够用于村内基础设施的完善建设、公益活动的资金支出;对于村民来讲,不但可以拿到土地流转费用,还可以走进大棚务工,轻松实现家门口就业。不仅盘活了农村闲散土地资源,也充盈了农民的腰包,探索出一条强村富民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