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对于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潍坊呼吸病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郝玉良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他作为第5批援汤加中国医疗队的一员,踏上了前往汤加瓦瓦乌岛的征途。这次“援岛”,是汤加卫生部门统一组织的专家团队行动,郝玉良是其中唯一的中国医生。他深感自豪,也深知责任重大。12月1日,记者联系到郝玉良,倾听他“援岛”工作的点点滴滴。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
克服困难,践行医者仁心
“我援外工作的医院所在的塔布岛,是汤加的主岛,而这次要去的瓦瓦乌岛是汤加的第二大岛。此次我去的医院手术室条件颇为简陋,只能开展一些简单的手术。”郝玉良说,此次汤加卫生部门组织专家团队前往,就是要处理那些积压已久的大手术。其实,此次专家组的阵容比较齐整,除了他之外,还有两位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四名手术室护士及三名后勤保障人员。这里面只有他一名中国人,所以无论是接下来的生活起居,还是紧张忙碌的手术工作,都面临不小的挑战。
11月9日,郝玉良乘坐飞机很快来到瓦瓦乌岛,谁知刚到便遇到一个不小的难题。这家医院坐落在一个陡坡上,他们一行人需要把带来的一箱麻醉药送到医院手术室,重达十几公斤。“当时我们一行人轮换着搬药箱,还有两位护士陪着我一起走,终于将这箱药搬到了手术室里。”郝玉良说。
到了手术室后,郝玉良很快投入到工作中——安装调试麻醉机。这台麻醉机机型很老,通气的风箱居然需要手动旋转螺丝来调整潮气量。正当他调试机器时,当地医院的一名护士急匆匆地跑来,说有一名病人病情严重,这名病人是糖尿病引起的下肢严重感染,皮肤溃烂严重,四肢水肿。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静脉针打不上,所有医生和护士都试过了,均未成功,如果再打不上就无法静脉用药。所幸在郝玉良的指导下,最终成功了,病人终于能用药了。“那一刻,我仿佛看到希望之光照在病人身上。”郝玉良说。
点亮希望,展现医者担当
上岛第二天晨曦微露,当郝玉良急匆匆迈向手术室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不禁一愣,手术室门外,早已排起长队,人群如潮水般涌动着。“由于当地条件简陋,门诊只能安置在手术室外的接待区。在随后几天时间里,我们马不停蹄地接待了近200名病人,手术安排近百台。”郝玉良说,当地特殊的生活习惯让胆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每一次手术,都像是在钢丝上行走,容不得半点马虎。而这里特殊的医疗条件,让他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全能医生”角色。
每天手术结束后,郝玉良没有停歇,而是转身投入病房中,仔细地为病人查体,轻柔地抽取血液样本,一丝不苟地开具化验单与各项检查单,精准地开放静脉通道,做好第二天的术前准备。这段经历如同一个宝藏,让郝玉良挖掘出了自身许多未曾触及的新技能领域,收获满满。让他最感动的,是当地人民对医生的深深感激。很多家属会为他们准备一些特产——菠萝,郝玉良深深沉浸在这份淳朴与善良的氛围中。
此次“援岛”已于11月30日结束,回首那段时光,郝玉良深知自己背负的不仅是医生的使命,更是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那些来自家属的诚挚感谢,不仅仅是一句话,更是当地人民对医者无私奉献的最高褒奖。
在瓦瓦乌岛的时光,如同一首悠扬的赞歌,在郝玉良的记忆深处回荡。他坦言:“能代表中国医疗队来到这里,备感骄傲。”未来,无论身在何方,这段经历都将如璀璨星辰,照亮他在医疗道路上不断探索、为更多生命带去曙光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