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家长必备小妙招
破解假期“作业困局”

(2024年08月05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们在享受假期的美好时,作业有时会成为他们的小烦恼。怎样使作业不再成为负担,转变成一场能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游戏”,是众多家长关心的问题。近日,记者与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师、山东省家庭教育志愿者、潍坊中学专职心理教师周华深入讨论了这一问题。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赛
学生假期里的“作业困局”为何会出现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假期里的“作业困局”并非个别现象,而是广泛存在于各个年龄段的学生之中。孩子们普遍反映,假期本是他们放松身心、探索兴趣爱好的黄金时期,一想到还有不少假期作业,他们就感到十分有压力,但因为没有学校的严格管理和老师的日常督促,加上外界因素的影响,往往在行动上容易拖延,导致作业一拖再拖,最终临近假期尾声出现“匆忙赶工”的现象。
  周华解释,孩子对假期作业产生抵触情绪,其根源在于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是孩子的心理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在长时间的学习压力下,孩子们渴望在假期中获得更多的自由与快乐,而作业则成了他们追求自由路上的“绊脚石”。其次,自我管理能力的不足也是导致孩子们作业拖延的重要原因。在缺乏外部监督的情况下,孩子们往往难以自我约束,导致学习计划一拖再拖。最后,家庭环境和学习氛围的缺失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如果家长没有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或者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孩子就很难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破解“作业困局”需家长孩子共同努力
  如何让孩子在享受假期的同时,还能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呢?周华表示,制订科学合理的暑假作业计划是破解“作业困局”的第一步。家长要与孩子协商学习计划,确保计划中既有充足的休息娱乐时间,也充分考虑到学习任务的完成。特别是对于有出行计划的家庭,提前规划好作业进度,让孩子在享受假期的同时,也能保持学习的连贯性和规律性。每天设定1小时至2小时的学习时段,既能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又不会让他们感到过于压抑。
  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周华建议家长采取“适度放手,适时引导”的策略。她解释,家长应避免过度干预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以免造成孩子的反感和抵触情绪。相反,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和空间,让他们学会自己管理时间和完成任务。家长要设定定期检查的时间点,以了解孩子的作业进展和学习状态,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同时,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家长还可以采取适当奖励的方式,鼓励孩子完成每天定量的作业。奖励可以是孩子感兴趣的物品、活动或是一次小小的表扬,只要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完成作业的成就感和快乐感即可。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规避代写和抄作业的现象,还能帮助孩子建立起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
  此外,周华表示,培养孩子专心写作业的习惯是十分重要的。专心是高效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家长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整洁、无干扰的学习环境,减少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干扰,让孩子能够集中精力完成作业。家长更要以身作则,减少不必要的娱乐活动,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三法”并行解决爱拖拉、不专心问题
  面对众多家长反映的孩子写作业不专心、爱拖拉的问题,周华表示,家长们可以试用一下“限时法”“中途安抚法”及“直接要求法”三大策略,有效改善孩子在完成作业时存在的爱拖拉、不专心等问题。
  周华建议,家长首先要对孩子作业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基于此估算出一个合理的完成时间,采用“限时法”培养时间观念。随后,与孩子进行开放式的沟通,询问他们认为自己需要多少时间来完成作业。在作业过程中,若发现孩子偶尔分心,只要不影响整体进度,家长可适当给予空间,毕竟家庭环境相对学校更为宽松。然而,当孩子出现明显的拖拉行为时,家长可以适时提醒,如温柔且坚定地说:“你已经专注地做了15分钟,继续保持这份努力哦!”以此鼓励孩子更加珍惜时间。
  当孩子表现出做作业拖拉的行为,且家长认为需要介入时,可采用“中途安抚法”。以关心的口吻询问孩子“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难题”“需要爸爸妈妈帮忙吗”之类的话语,这样的提问可将孩子的注意力重新引导至学习上。若孩子回应并无难题,家长则应以平和而坚定的态度表达信任,给孩子鼓励和空间。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中断孩子的拖拉行为,还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长的支持与期待,从而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
  若上述两种方法均未能显著改善孩子写作业拖拉的问题,周华建议家长们再尝试“直接要求法”。在此方法中,家长一定要事先了解孩子的作业量,并直接提出一个明确的完成时间。重要的是,家长在提出要求后必须说到做到,执行过程中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发火或情绪化反应。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明白家长的决定是严厉且不可动摇的,从而促使他们认真对待作业,提高完成效率。
  周华还特别提醒家长,在督促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家长的沟通方式和态度至关重要。她建议家长采用积极、鼓励性的语言与孩子交流,讲明道理而非一味指责。同时,避免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如“你总是这么拖拉”等,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相反,家长应努力营造一个充满爱与支持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保质保量地完成假期作业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