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高校游”虽好 但需正确的打开方式

(2024年08月05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到假期,都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参观知名高校,领略校园风光、感受高校学风。“高校游”也成为暑假旅游市场的热门品类。怎样安排参观才能“不虚此行”?不如试着这样做。
  以孩子兴趣为导向,合理制订计划
  无论选择哪种旅行,家长首先要考虑的是孩子的兴趣。参观大学前,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制订合理的计划和方案,在不影响旅游体验的前提下,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学科和专业,从而为他们的未来规划奠定基础。
  对于孩子来说,真正的学习发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而不是被动接收信息的过程。如果家长强迫孩子去某个地方,企图激发他的兴趣,但当孩子不感兴趣时,一定会敷衍家长,或者扭头就走,那么,旅行的体验就被瞬间破坏了。
  重点是学习过程不是学习结果
  旅行最忌讳的心态是要让孩子把所有的东西都看到,所有的东西都玩到,最多只能称为“逛”,走马观花地“逛”对孩子没有什么意义。参观高校对孩子来说是文化启蒙,重要的是参与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激发兴趣、调动感官去观察,主动发现问题,进而能提出问题,如若再能有所感悟,那就更好了。要让孩子全程参与,而不是被动地让家长拽着走。只是拍照留念,对孩子的学习没有帮助,相反还会使孩子的思维方式变得肤浅,流于表面。
  学会提问开放式问题
  对家长来说,学会提问比什么都重要,好的问题可以鼓励孩子思考,并且让亲子对话更加深入,这种好的问题,称之为开放式问题。当孩子十分关注某个事物时,家长可以试着问这三个问题:“你观察到了什么?”“你对什么感兴趣?”“你为什么会对这个感兴趣?”
  在校园里“看”这些
  大学校园不是旅游景区,但一些大学确实拥有丰富的自然和历史景观。悠久的古迹、独特的建筑、秀丽的风景,是大学校园吸引游客参观的重要因素。比如,清华大学的早期建筑,见证了一代留美学生“放眼看世界”和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知识的历史;湖南大学校园内的岳麓书院,则见证着源远流长的书院传统和绵延赓续千年的学脉。
  除了外在的风景,大学的人文积淀、历史底蕴,才是其区别于旅游景区,不可被替代的独特价值。入校参观之前需做好功课,读懂校园景观背后的文化。比如,各个大学都有自己的校史馆,了解这些大学的历史,也就是了解了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史;那些曾经在学校留下过足迹的历史名人也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了解;不少高校中有博物馆,还可以免费参观,值得带孩子打卡。
  小贴士
  携带必要的证件
  目前,全国多所高校开放校园接受公众参观,出发前一定要了解高校的开放时间、预约方式等,带好必要的证件。
  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参观
  遵守访问时间、不随意进入教学楼和实验室、不在校园内吸烟和乱扔垃圾等是基本的参观准则。
  为了让校园开放更加安全规范,不少高校规划了专门的参观线路,并安排专门人员维持秩序。在校园中,游客经常会看到有些地方会挂出谢绝参观的提示,这些规定需要参观者认真遵守。
  保持安静,尤其是在学校的教学区域,以免干扰到正常的教学和学术研究活动。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