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秦文

培养学生对学习和生活持久的探索热情

(2024年08月05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春晖
图/受访者提供

  “老师,没想到今年我的地理考得这么好,太激动了,感谢您”……今年高考结束后,临朐中学地理老师秦文收到很多学生发来的感谢信息。自2014年临朐中学建校以来,秦文一直在一线教学,着力探索将思政教育融入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养。
  在今年高考中,秦文教的两个班,很多学生的地理成绩都超出了预期。“一些以往心理素质比较一般,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高考中反而表现不错,让我备感欣慰。”秦文说,他教授地理学科,同时也担任班主任工作,在教学实践中他发现,不少学生在面对沉重的学习压力时,心理承压能力不足,导致出现一系列问题,不但严重影响自己的成绩,甚至影响了班级的整体运转。经过慎重思考和不断摸索,他开始尝试将思政教育融入地理教学,以此提升班级育人实效。“据我观察,心理承压能力差的学生,普遍会采取各种方式逃避学习,有些情况严重的甚至已影响了身体健康。因此,重新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就是我的首要任务”。
  秦文依托地理课程的“真情境”,以地理课堂为主阵地,与思政学科融合,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育人元素,分主题、模块,精准设计课时与单元思政目标,打破地理章节内容限制,进行重新整合,构建了大地理模块课程,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知识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培养他们可持续发展的地理素养及综合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主要地貌景观特点时,秦文会通过讲解不同地貌的特点及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根据相关数据和案例思考地貌变化对于人类活动和环境的影响,并组织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和研究,提出保护该地貌资源的创新方案。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但深化了对学到的地理知识的记忆,还培养了批判思维、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感。思政与课程相结合的教学,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心理承压能力不断增强。
  在秦文班里,有一名学生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心理焦虑现象非常严重,已经有了轻微的抑郁症征兆。在日常的学习中,秦文对这名学生格外关注,经常找她聊天,帮她进行心理疏导。尤其是上地理课时,秦文特意安排同学多带着这名学生一起讨论,无论这名学生表达的观点是否正确,秦文和同学们都对她表现出极大的肯定。慢慢地,这名学生的自信心开始回升,经常主动回答问题,课间和同学们有说有笑,“在高考中,这名学生考出了自己高中生涯最好的成绩,我觉得这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秦文说。
  秦文始终聚焦“真问题”,开展“真研究”,也取得了“真实效”,并收获了很多荣誉。他曾获评潍坊市首批“轻负优质教师”、潍坊市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精品课程负责人、临朐县高中地理教学能手,还入选临朐县班主任人才资源库等;他主持县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1项,发表论文6篇;他的多节课例在“山东省优课资源服务平台”、潍坊市人工智能平台、潍坊市云教育平台上展播。前不久,他和同事共同主持的《高中地理课程思政提升班级育人实效的实践研究》项目,荣获潍坊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四创”项目合作育人创新奖。
  “其实教育很质朴,我最大的欣慰是竖正了孩子,没有长歪。”秦文说,每名学生就像一本厚重的书,需慢慢读出它的“厚”,品出它的“重”,给学生安个“心”家,培养学生对学习和生活持久的探索热情,是他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