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大、最集中的时期,虽能带来丰富的降水,但易引发山体滑坡、塌方、泥石流及山洪暴发等自然灾害,要注意防范。近日,我市出现连续降雨天气,且即将进入“七下八上”(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防汛关键期。那么,汛期要注意哪些风险隐患?如何应对?近日,记者采访了潍坊市消防救援支队的消防救援人员。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益阁
◆ 暴雨应对措施
消防救援人员表示,暴雨来临前,应提前关闭门窗。住平房的人员可在家门口放置挡水板、堆置沙袋等,防止屋内进水。屋内一旦进水,立即关闭电源、煤气等设备。危旧房屋或低洼地势居住人员,应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
暴雨期间尽量不外出,必须外出时应绕过积水严重地段,避开高压电线、变压站等电线集中经过的路段;不要走地下通道;不要贸然涉水;警惕水坑、井盖。
暴雨中行车时,应打开雨雾灯,减速慢行。还要注意预防山洪、避开积水和塌方路段。驾驶员遇到积水过深的路面或立交桥下时应尽量绕行,若车辆在低洼处熄火,拨打救援电话后应下车到高处等待救援,不要在车上等候。
◆ 洪水应对措施
汛期若突遭山洪袭击,应选择就近安全的路线,沿山坡横向逃离,千万不要沿山坡往下跑或沿山谷出口往下游跑。不要轻易通过游水转移,以防被山洪冲走。
若被围困于低洼处或木结构住房时,应利用通信工具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受困情况,寻求救援。无通信条件的,应通过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进行呼救,以便救援人员发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漂流物在水上转移。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上泥坯房的屋顶。若遇高压线铁塔至斜、电线低垂或折断时,注意远离,不可触摸或者接近,防止触电。
◆ 大风应对措施
消防救援人员提醒,及时清理露台、阳台、窗台放置的花盆等易坠落的物品,以防被风吹落威胁他人的人身及财产安全。走路、骑车时不要经过高层楼之间的狭长通道,避免“狭管效应”;注意高空坠物,远离高大建筑物、广告牌、遮阳台下等有危险的地带,以免被坠物砸伤。及时清理易燃物,使其远离火源;不要在户外使用明火,严格管控野外火源。若遇大风天气,施工单位应停止室外高空作业、动火作业,注意用电安全。
◆ 泥石流应对措施
及时关注暴雨预警预报,选好躲避路线,留心周围环境,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
在上游地区的人们若发现泥石流征兆,应设法通知可能受影响的下游村庄、学校、厂矿等。
在沟谷内遭遇大雨、暴雨时,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泥石流袭来时,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应向与泥石流方向垂直的两边山坡上逃离,且不要停留在凹坡处,千万不要在泥石流中横渡;不要在土质松软、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应选择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缓开阔的地方。
◆ 山体滑坡应对措施
山体滑坡前兆主要是斜坡上有明显的裂缝,裂缝在近期有加长加宽的现象。坡体上的房屋出现开裂、倾斜以及坡脚有泥土挤出、垮塌频繁。遇到滑坡时,要保护好头部,向滑坡两侧逃离,切不可顺势往山下跑,也不要停留在凹坡处。遇高速滑坡无法逃离时,不要慌乱,如滑坡整体滑动,可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
◆ 城市内涝应对措施
在汛期,连续降雨或强降雨天气增多,增加了发生洪涝灾害的风险,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那么,遇到城市内涝应如何应对?
消防救援人员表示,立交桥桥洞、地铁、地下人行通道、地下商场、地下车库等是内涝的高发地,突发暴雨时,这些地方不宜久留。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大树、高墙进行暂时避险,等候救援人员营救,切勿游泳转移。此外,内涝会导致井盖冲开或路段塌陷,遇到水坑或积水时,应注意观察,小心绕行。若身处郊区,找不到较高的建筑物时,尽量向高处移动。
身处危旧平房的居民,注意观察房屋漏雨、渗水等情况,如家中积水过深,请迅速向屋顶、高层等处撤离,寻找被困处的制高点,等待救援。检查家中的电路、炉火等设施,当积水漫入室内时,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
身处城市低洼地带的居民,降雨来临前可在门口放上沙袋、挡板等,并采取堆砌围墙等措施。可能发生洪涝的地区,居民要备好木板、大块泡沫等适合漂浮的材料以及药品、通信工具等。
驾车出行时,要降低车速,注意保持车距。当汽车在低洼积水处熄火时,应下车到高处等待救援。应急锤和五金工具可在车辆溺水时辅助逃生。当遭遇车辆溺水时,可以尝试敲击车窗玻璃边缘和角落等易被击破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