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晓晴
通讯员 范超 刘伟
高山云雾出好茶。在绵延的沂山山脉北麓,扎根在此的茶树汲取着高山之上的灵气,形成了色绿味甘、香味悠长的独特品质。如今,当地的茶叶种植面积已达到50多公顷,发展成为集茶树种植及茶叶炒制、养生茶开发、茶文化研学和旅游为一体的综合产业园。
时至盛夏,山峦吐翠,沂山山脉北麓北石砬村周围,一垄垄低矮的茶树顺着地势从低到高延伸,放眼望去郁郁葱葱。
茶树丛之间,临朐县沂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北石砬村村民王京花来回穿梭,耐心地采摘嫩芽,不一会儿就装满了肩背的竹篓。早春茶从4月初开始采摘,每公斤能卖到4000多元。如今她正在采摘的是一芽一叶的“二春茶”,市场上供不应求。
王京花是个有着二十多年种茶经验的“老把式”。当地种茶历史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盛的“南茶北引”之时,沂山茶种植在海拔600米到800米的高山上,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再加上优质的水源、土壤条件,生产的茶叶滋味浓郁、耐冲泡,品质上乘。不过,由于沂山冬季气候寒冷,多年来茶叶产量并不高,没有形成种植规模。
“以前我们这里都种茶,但村民们会种不会加工,茶叶口味不佳,也卖不上好价钱。自从小亓来建了茶厂,我们采下茶叶就来这里卖,价格比以前高了,不用愁卖了。”西洞子村村民张传军说。他口中的小亓是临朐县沂山御品茶厂负责人亓洪军。
2012年,怀揣着对茶的热爱,安丘人亓洪军来到沂山脚下建设茶叶种植基地。吸引他来到这里的最主要因素是当地得天独厚的茶树种植条件。他告诉记者,沂山茶叶种植在海拔600米到800米的高山上,这里不仅有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的优势,经测试这里的土壤还呈微酸性,种植出来的茶叶氨基酸、茶多酚等成分含量高,色绿味甘、香味悠长。
为了还原茶叶纯天然生长,基地采用粘虫板替代化学农药,肥料则来源于发酵的豆子,通过水肥一体化融入土壤中滋养茶树。通过年复一年的技术改进,茶叶产量越来越高,品质也越来越好。十几年来,茶叶基地与北石砬村、大坡村等近十个茶叶种植村的种植户签订合同,将各种植户的零散茶园统一集中管理,并继续扩大种植规模,目前,茶叶基地种植面积超过50公顷,年产量近5000公斤。
周围村民也通过流转土地、到种植基地参与茶园管理,一年增收1万多元。“俺家的地流转出去了,1亩每年有800元的收入,平时没活的时候就在这里摘茶叶,每天90元工资,照顾家庭、打工两不误。”王京花说。
采青、萎凋、杀青、揉捻、发酵、干燥……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亓洪军根据沂山茶的特点,不断改进制茶工艺,去除了茶叶的苦涩,使清香味更加突出,沂山制茶技艺也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除了绿茶、红茶和白茶,基地还根据当地盛产的丹参、玉竹、酸枣芽、葛根等加工成多种特色茶叶,也可根据客户的口味与需求量身定做,供不应求。
依托茶产业,沂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积极做好产业融合文章,擦亮“沂山茶”金字招牌,不断壮大茶经济、厚植茶文化、拓展茶旅游,加快以茶促兴、因茶而富,让一片小小茶叶成长为村民致富的“金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