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涛
高密单氏明清两代为科举、文化世家,科甲连绵,人才辈出,家族鼎盛,入仕者难以胜数。其中,清代官至户部侍郎的单畴书,无疑是单氏家族最为闪耀的人物之一。
单畴书,字演先、惟访,号砺峰,高密北隅人。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中进士,历任靖江、延川、赣榆知县。他操守廉洁,政绩卓越,被擢升为监察御史,又任山西布政司参议,分守宁夏道。当时年羹尧督川陕,单畴书正直不肯逢迎,年羹尧于是欲陷他罪名。幸亏雍正皇帝素来知道单畴书操守,于是调他回京任鸿胪寺少卿,不久升太仆寺卿、大理寺卿。殿见之日,单畴书即送上弹劾年羹尧徇私、跋扈、无视臣礼的奏折,深得帝心。年羹尧倒台后,单畴书升任刑部右侍郎,不久又改户部右侍郎。受任时,单畴书正在护渠工地督工,尚未来得及回京赴职。他在工地前后四年,寒暑不休,积劳成疾,重病不起。雍正皇帝获悉,下旨赐单畴书人参四斤,供其恢复身体。但天不遂人愿,不久单畴书病卒于工地。雍正获悉极为惋惜,下旨道:“单畴书谨慎老成,操守廉洁,办理宁夏渠工实心效力。今闻溘逝,深为悯侧。着赏银一千两,为归途所用。”
单畴书归葬于高密城西南大青湾单氏祖茔。墓葬朝东南方向,墓前有石碑三座,中为墓碑,左右为赑屃驼御赐碑,碑上有雍正皇帝御赐碑文和御笔“福”字。墓四周建有一米半高的花砖墙,留三个拱门,中间大两侧略小,并植木环绕。至清末,苍松翠柏,古木参天,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民间都俗称此地为“花墙茔”。
花墙茔前神道上,有石像生两列,分别为石人两对,石马、石羊、石虎、华表各一对,墓坊一座。华表高约4米,石人高约3米,石马、石羊、石虎等高约一米。古代举行大典等重要活动,除文武百官和仪仗队伍列于御道两侧外,还将人工驯养的老虎、狮子、大象等装在笼子里置于两侧,以壮威严。而皇帝、重臣去世后,墓前神道也需要同样的排场,所以就设置了石人、石马等石像生。这种做法始于秦汉,在封建王朝时期,历朝历代沿用不衰。其中石人名“翁仲”,据传为秦始皇麾下的猛将,曾奉命出征匈奴。翁仲死后,为纪念他,铸其铜像立于咸阳宫司马门外,以镇邪驱恶,后又被用到了墓葬的神道前,成为了墓前石人的代称。明清两朝规制,二品以上置石人、石马、石羊、石虎、石望柱各一对,而单畴书墓前有石人两对,远超规制,很可能是受了皇家的额外恩典。
1958年,单畴书墓被毁,墓林也被砍伐殆尽,无一幸存,从此“花墙茔”的故事只能通过老人们口中得以流传。可喜的是,近年来陆续发现了部分清光绪年间德国人拍摄的该墓葬照片。通过照片,三百年前这一华丽的人文景观又重新呈现在大家面前,墓葬、花墙,石像生,以及石人石马的局部细图,栩栩如生,似在眼前,仿佛无声地向大家诉说着一代名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