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眼睛长出“翅膀”是怎么了

(2024年05月21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 通讯员 杨丽莎
  眼睛表面长出“小翅膀”,时常有异物感,反复发红、眼干、畏光,甚至视物模糊,小心是翼状胬(nǔ)肉!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眼科主任王玉霞表示,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是睑裂部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发生变性、肥厚、增生,侵入角膜生长,甚至可覆盖至瞳孔区而影响视力。好发于老年人,因其形状酷似昆虫的翅膀而得名。翼状胬肉的症状初期可能会有异物感、干涩、刺痛、灼烧、充血流泪等现象。在胬肉伸展至角膜时,可局部压迫角膜而产生散光,或因胬肉伸入角膜表面生长遮蔽瞳孔而造成视力障碍,生长过大的胬肉可以不同程度地影响眼球运动而引起复视。
  如何预防翼状胬肉?王玉霞告诉记者,长期暴露于强烈紫外线照射的环境,会增加本病发生的概率。尤其是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群,应尽量佩戴防护眼镜。如果遇到风沙明显的天气,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避免眼部过度疲劳,适当休息,避免眼部因过度劳累出现的慢性炎症。眼表长期受到慢性炎症刺激的患者,需遵医嘱用药,消除炎症对眼睛的干扰。
  得了翼状胬肉怎么治疗呢?王玉霞表示,一般小而静止型胬肉,不影响视力者,不需治疗,定期观察即可。进展型胬肉,侵入角膜,或影响外观和视力者,可进行手术治疗。翼状胬肉预后可以因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患者就诊时间的早晚和手术时机的选择而有所区别。如果翼状胬肉在没有进展到角膜瞳孔区的时候,采用显微镜下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手术时间短、痛苦小,切除更彻底、更干净,术后角膜巩膜表面更光滑,且不易复发,手术效果预后较好。但是当翼状胬肉发展到瞳孔区甚至产生角膜云翳的时候,进行胬肉切除并不能使患者术后获得良好的视力。因此,患者一定要及时就医,及早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