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版:运动吧

16版:光影记录

生命的启示
坚韧的赞歌

(2024年04月18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肖艳丽
  “春天是祭坛上空飘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这段动人的描写,第一次遇见是在语文课《我与地坛》中读到的。
  作者史铁生以细腻的笔触,将四季的变换与地坛的景致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那时年少,我只是惊叹于身患残疾的作者怎么能写出这么优美的语言和风景。再次读的时候,正好身处人生的低谷,面临重重困境,这本书仿佛成为我心灵的一盏明灯,指引我走出了迷茫。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越发被它深邃而独特的内涵所吸引。
  史铁生的命运是曲折的,年少时他才华横溢、成绩优异、体育健将,人生似乎一帆风顺。然而,命运却在他18岁时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身体出现了不适,频繁进出医院。21岁时,双腿瘫痪,从此被困在轮椅上。30岁时,又患上肾病。47岁时,被确诊尿毒症。这样的人生经历,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和挑战。
  然而,史铁生并没有被命运击垮。他以一种超常的毅力和勇气,面对生活的苦难和不幸。他说:“谁能喜欢坏运气呢?但是你要爱它。好比抓了一手烂牌,你骂它?恨它?耍着赖要重新发牌?当然你不喜欢它,但你要镇静,对它说:‘是!’而后看你如何能把这一手烂牌打得精彩。”这种积极面对生活、勇敢面对命运的态度,让人敬佩。
  他为什么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当然,他并不是从一开始就爱这不公平的命运。在刚刚得知自己双腿完全瘫痪的时候,他暴怒、砸碎玻璃、狠狠地捶打自己的腿,痛苦地呐喊:“我可活个什么劲儿!”他甚至不止一次地想到要死。
  就在这个时刻,史铁生遇到了地坛。地坛对于史铁生,就像是红高粱对于莫言。史铁生回忆起他和地坛的相遇,他深刻地认为那是宿命般的存在,“我常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地坛对于史铁生来说,不仅是一个可以让他安静思考的地方,更是他灵魂的寄托和心灵的慰藉。在这里,他开始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他不再沉溺于自己的不幸,而是开始思考如何面对生命的无常与脆弱。他认识到,死亡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而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他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和方向,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将个人的苦难和不幸转化为一种艺术的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因为地坛,史铁生闯进了文学这条路,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着生活的点滴,用深邃的思考诠释着生命的真谛。他的文字不仅是对生命的赞美,更是对命运的抗争。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身患残疾的作家如何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苦难和不幸,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生活有多么艰难,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带着《我与地坛》的启示和力量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