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军
读完史铁生用心血写就拷问命运的《我的地坛》,我的灵魂得到了空前的洗礼。史铁生多舛的命运、坎坷的人生,以及面对现实而苦苦求索、奋力挣扎的勇气,催人泪下,激人奋进。
一个正值青春朝气、心怀辽远梦想的青年人,突然住进了医院,突然不能直立行走,突然要与轮椅共度余生的岁岁年年,谁能不苦恼,谁能不渺茫,谁能不对命运发出哭天抢地的质疑?在万般无奈、千般无助的时刻,他来到了地坛,来到了这个等待了他四百多年、荒芜凄凉的古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正如他自己所说:“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史铁生从地坛的遭际和来往的人物的变迁中同样得到了人生的启迪。
史铁生在这里专心致志地思考关于死生的事情。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终于弄明白: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
地坛这个古园,15年中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的的落日,在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15年中,来过园子里的那些人:相依相携的中年夫妇、漂亮而不幸的小姑娘、热爱唱歌的小伙子,尤其是作者的好朋友——那个最有天赋的长跑家,可谓命运不济,怀才不遇。他俩如同拴在一根绳上的蚂蚱,对命运感同身受,同病相怜,临分手时互相叮嘱:“先别去死,再试着活一活看。”这样的相互搀扶,抱团取暖,才使他们在生命绝望的时候,又有了活下去的动力。
在史铁生的《故乡的胡同》一文中,那些曲折的胡同像人生一样,枝蔓横生、盘根错节;在《合欢树》中,他再也回不到和母亲共同生活的院子,再也见不到那棵合欢树了,作为孩子的“我”长大了,另一个小孩住进去了;在《秋天的怀念》中,母亲病危依然记挂着带他看菊花,想让他欣赏到美好的事物;《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用朴实的文字续写了他在陕北农村插队的生活;《好运设计》从出生家庭到读书成长,再到爱情婚姻、家庭孩子,事业……一切的完美设计之后发现:一个再好运的人,到最后也都要面临一个无法逃避的问题——死,进一步解析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地坛给了史铁生最彷徨时独处的空间,写作给了史铁生迷茫时的安静。静能生定,定能生慧。因而让他拨云见日,终于找到了命运的救赎。
托尔斯泰说:“每个人都有缺陷,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是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的芬芳。”史铁生就是这样一个被上帝喜欢而咬过的苹果,他选择活了下来,并走向一条以笔为生的文学之路。在这条路上,他收获了快乐,收获了爱情,也收获了亿万读者的掌声与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