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
在潍坊有这样一名医生,他是家喻户晓的“摆摊”医生,在获得“山东好人”“齐鲁最美青年”等一系列荣誉后,今年1月,他加入了第27批援坦桑尼亚中国医疗队,将“救死扶伤 大爱无疆”的精神发扬到万里之遥的非洲大陆。3月27日,记者采访到了远在坦桑尼亚的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张军桥。
1月5日,张军桥作为第27批援坦桑尼亚中国医疗队的队长,与10名来自我省各地的医疗队员一起开启了为期两年的医疗援助任务。坦桑尼亚位于非洲东部,张军桥和队友抵达后快速克服气候、饮食、语言等困难,迅速投入到了临床一线工作中。张军桥工作的麻醉科多数麻醉设备是中国援助的,因此很快就适应了麻醉工作。
在完成医院报到参观手术室的第一天,张军桥就碰到了一例小儿喉痉挛的紧急情况。张军桥立即指导当地医生对患儿进行吸氧、监护、加压通气保证氧供、静脉注射镇静药物使患儿镇静,并嘱咐准备好气管插管的用品和药物,很快患儿转危为安。在得知张军桥是新来的中国麻醉医生后,当地医生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不仅如此,出发前,张军桥得知当地医院缺少现代化麻醉设备,他随身携带了视频喉镜以方便临床麻醉工作的开展,很快视频喉镜就成了当地医院麻醉科的“香饽饽”。因为医疗物资的短缺,当地麻醉科很多技术无法正常施展,张军桥就利用有限的医疗物资给当地麻醉医生传授小儿中心静脉穿刺等麻醉技术。
在麻醉科工作过程中,张军桥也经常会遇到危急情况。前段时间,有一名护士急匆匆跑来寻求帮忙,原来是一名患者在等候手术的过程中突发晕厥。张军桥马上组织抢救,嘱咐连接心电图和其他监测设备,维持呼吸循环稳定。此时心电图显示患者急性心梗,张军桥马上与主管医生沟通,建议立即准备心脏超声和冠脉造影,在一系列及时的治疗下这名患者转危为安。
在一次去当地小学义诊的活动中,张军桥和队员发现一名得了巨大腹壁疝的8岁小患者,在得知患儿家属无力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后,张军桥决定无偿为患儿进行修补手术并承担其住院费用。经过医疗队专家和当地医生的精心治疗,患儿已经完全康复。临出院前,患儿母亲恳请张军桥为孩子起一个中文名字,于是代表山东的“齐鲁”就成了这名患儿的中文名字。
“作为一名潍坊医生、山东医生、中国医生,我会用实际行动践行救死扶伤的责任,为当地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张军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