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版:生活周刊

16版:光影记录

走失19年 江西籍男子在潍坊与妈妈团聚

(2024年01月19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们,要不是潍坊市基本民生保障服务中心及时救助治疗,也许我们娘俩就见不到最后一面了,我们一辈子都忘不了你们的恩情……”1月17日,魏新文的母亲握着潍坊市基本民生保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地说。当晚,走失19年的魏新文和母亲坐上了返回江西老家的火车。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燕 通讯员 樊东辉
街头发现露宿男子,救治寻亲工作展开
  2023年12月25日,潍坊市基本民生保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潍坊北站看到了一名露宿街头的男子,上前询问发现,这名男子疑似智力障碍,身上没有任何证件,精神状态较差,无法正常表达,一时难以获得有效信息。工作人员随即将其护送至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诊断治疗,经初步检查发现,该男子患有脑出血,身上多处骨折,而且有嗜睡、意识模糊等症状,为此工作人员又紧急将其转至潍坊市中医院治疗。
  在为该男子进行医疗救治的同时,工作人员也同步通过《潍坊晚报》等媒体发布寻人启事,并协调潍坊市公安局等开展人像比对,均未获得有效线索。
  2024年1月9日,经过治疗,该男子病情基本稳定,意识有所恢复,并能表达出自己叫“魏新闻”(音)、爸爸叫“魏东勇”(音)、妈妈叫“姬小燕”(音)等信息,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随即将这些信息发至网络寻亲平台帮其寻亲。
母亲千里迢迢来潍,见到走失19年的儿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1月14日晚,一名女子拨打了潍坊市基本民生保障服务中心24小时救助热线,自称是“魏新闻”(音)的母亲。1月15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与她进一步沟通确认,她称其儿子叫“魏新文”,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人,1986年出生,从小智力障碍,2005年在深圳走失,这些年他们一直通过张贴寻人启事、采集DNA、寻亲网发布信息等各种渠道寻找,始终没能找到,目前魏新文的户口已注销,没想到他到了离家这么远的潍坊市。经过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综合判断,该女子应该是魏新文的母亲,随即约定让其来潍坊确认。
  1月16日一早,魏新文的母亲来到潍坊市中医院,见到了走失19年的儿子。“儿子,你这19年怎么过的啊……”魏新文的母亲颤抖着抱着儿子放声大哭。
  1月16日下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魏新文及其母亲采集血样,紧急送往潍坊市公安局进行DNA比对。1月17日下午,比对结果出炉,确定二人系母子关系。当晚,魏新文和母亲坐上了返回江西老家的火车。
持续创新寻亲方式,不断提升救助效能
  “魏新文仅是潍坊市基本民生保障服务中心众多成功寻亲案例中的一个。入冬以来,服务中心立足本职、服务大局,织密织牢关爱救助网络,确保生活暂时困难群众温暖过冬。”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国峰说。
  据悉,潍坊市基本民生保障服务中心自2023年12月13日至2024年3月22日,利用100天时间,集中组织开展“百日”救助行动。创设临时救助关护点,依托中心城区的沿街商铺、店面等场所,设立20个临时救助志愿服务关护点,吸纳环卫工人、夜间安保人员等为志愿者,确保临时遇困人员得到及时有效救助,探索形成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的救助新模式;探索“互联网+寻亲”模式,成立“巧寻亲-帮你回家”救助寻亲工作室,利用“全国救助寻亲网”、“今日头条寻人”、微信公众号以及“缘梦寻人”等媒介,多渠道全方位帮助寻亲;强化部门联动救助,与公安、城管、卫健等部门联合巡查救助长期露宿街头重点人员,并充分利用公安部门人脸识别、DNA等技术,整合利用大数据资源,实现对受助人员的快速识别,大大提高了寻亲安置成功率。2023年,服务中心累计救助各类受助人员1104人次,其中疑似精神病患者64人,未成年人28人,护送返乡107人,成功寻亲40人,安置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