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不少网友惊讶地发现2024年的日历与1996年的完全一样,进而掀起了一股“买旧历,过新年”的热潮。在二手平台上,近期1996年旧日历的搜索量飙升600%,交易量也创下历史新高。业内人士提醒,旧日历价格“虚高”,有“炒作”之嫌,避免投机心理,不要盲目跟风。
1996年老日历一页售价35元,一本售价300多元
记者在二手交易平台上看到,“1996年日历”“96挂历”等已经成了热搜词,不少1996年闲置的日历、挂历等纪念品都被晒出。不少卖家把1996年的老款手撕日历以“单张拆页”的形式出售,每张售价在35元-45元。有些卖家则是整本出售日历,价格从100多元到300多元不等。而类似的2024年版全新的整本手撕日历,只卖3.5元。
记者随机向几个二手平台卖家了解了一下旧日历的销售情况。有卖家说,愿意花35元购买单页日历的买家多是当年出生的人,购买是为了收藏纪念,或者是朋友过生日,买来作为送人的生日礼物。
这位卖家还透露,愿意花300元,甚至更高价格购买整本1996年旧日历的买家,大多数都不是为了怀旧收藏,而是为了炒作,从中赚取差价。他现在也只卖整本的,不卖单页的。“有些人就是赚差价,买整本回去,再分拆成一张一张地卖,因为他们说卖得很好,一张35元,有些人一张50元都卖得出去。整本日历基本上在200元起步。如果是品相比较满意的,有些喜欢特定的,300元也有人买。现在感觉在炒,以前这个东西可能也就50元钱。后面还会涨,但涨到哪个点不知道。你买进后,比如过几天涨到500元了,你卖了就赚了差价。很多人在这样操作,这个时间节点应该说还不算晚。很多人都没反应过来。”卖家说。
某二手交易平台的数据显示,近一周以来,1996年旧日历的搜索量飙升600%,交易量也创下历史新高。平台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大约从今年元旦开始,1996年的旧日历每天的交易量和新发量就有走高的趋势。
“1月9日前后成交量达到峰值,最多时有超过400人同时在闲鱼搜索‘1996年年历’的关键词。除了年历,比如卡片、磁盘这种1996年年历的相关制品,价格也都有一定程度抬升。目前这些制品的均价在94元左右,不少商品的价值飙升已经超过30倍。”闲鱼工作人员说。
2024为啥能“穿越”回1996
2024年和1996年都是闰年,巧的是这两年的元旦都在星期一。这就意味着今年的公历日历跟1996年完全一样。
其实,公历日期“撞脸”并不罕见。开启轮回的条件有两个要素,元旦是周几、是否是闰年,比如1999年和2021年这两年的元旦都是周五,所以这两年的公历日历也完全相同。
但因为闰年多一天的特殊性,闰年的轮回要等28年才会出现。掐指一算,2052年的公历日历会跟2024年一样。
尽管两年公历日期分布完全相同,但仔细看会发现这两年的农历有很大差别,比如2024年的春节在2月10日,而1996年的春节则在2月19日。
公历即太阳历是按照地球绕太阳转动的规律确定的日历。由于地球公转一周为365.2422天,大于平年的365天。所以每四年就会多出来一天,这一天就是闰年的2月29日。
与公历算法不同,农历是以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为依据。一个朔望月为一个月约29.53天,全年一般是354天或355天,比公历年少了11天。
农历同样也分为闰年和平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虽然2024年与1996年的公历日期分布完全相同,但2024年并非是1996年,时光不会倒流。
价格虚高有炒作之嫌
其实,“时间重合”虽然玄妙,但也只是大自然运动规律的体现,旧日历作为过去一段时光的见证,承载了无数人的回忆,颇具纪念意义。
北京民俗学会会长、民俗文化专家高巍分析,对1996年感兴趣的人至少已经奔三,对于他们而言,当年可能正处于成长的难忘时期,买旧日历也是怀念过去的一种方式。另外,近年来各式各样的收藏火热,小概率事件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本身就是热点,也助推了这波风潮。
旧日历变“理财产品”,到底值不值得买?
“老日历、年历卡是一种收藏品,确实有一些人在收藏,而且一些老的年历卡,老的台历,价格不低,比如品相好,题材寓意好,有一些特殊的内容能够特别反映这个时代的变迁、能够见证时代发展的。但目前1996年旧日历价格虚高,有炒作之嫌。”中国收藏杂志主编方晓说,高价格意味着高风险,盲目跟风是要承担后果、付出代价的。购买1996年旧日历以及相关制品,要摆正心态,避免投机心理。
“消费者要理性一点,不要盲目地去跟风。如果真正要做年历卡、年历票、旧台历的收藏,是可以成体系的,可以分不同的类别。比如有些按照主题的图案,寓意比较好;有些是反映这个时代的一些大事件的;有些可能是反映其他的一些民俗的。可以分门别类成体系地去收藏,而且也得看品相,看发行量,看生产方,还是有一些讲究的。不只是说1996年跟2024年有这么一个噱头在,1996年的台历就一定特别值钱。”方晓说,不管是收藏旧日历还是一些老物件,都要深入了解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了解藏品的收藏价值在哪里,心态一定要摆正,一旦抱着投机的心态,很有可能会上当受骗。 本报综合央广网、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