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社会新闻

16版:光影记录

我们一家见证晚报的成长

(2024年01月18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爷爷,尽管与黄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但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他订阅了大量书报,每天都像一只饥饿的蚕虫贪婪地咀嚼着精神食粮。
  爷爷说,他最爱《潍坊晚报》,1994年晚报创刊时,他就订阅了这份报纸。作为土生土长的潍坊人,他非常关心自家门口发生的事。每每散发着油墨馨香的报纸到手,他就迫不及待地开始翻阅。读到精彩的文章,爷爷的脸上总会露出会心一笑。
  爷爷经常把喜欢的文章剪下来,粘贴到一个笔记本上。多年来,爷爷攒了厚厚的十几本剪报,搬了三次家,他都没舍得丢掉这些“宝贝”。一有空,还会坐在沙发上慢慢翻阅这些剪报。爷爷说,翻阅这些旧时文章,就仿佛是在翻阅从前的时光。
  受爷爷的熏陶,我的爸爸也养成了看报的习惯。无论是在部队当兵,还是转业回到地方工作,爸爸一直订阅《潍坊晚报》。爸爸说,《潍坊晚报》是他梦想起航的地方。他心里一直有一个作家梦,在部队时,由于常年见不到亲人,他将浓浓的思乡之情诉诸笔端,写了一首八行的小诗,投稿到晚报,没想到很快就变成了铅字。
  这篇“大作”的发表大大激发了爸爸的创作欲望,他意识到自己在写作方面还小有才气,接连写出了三十几篇文学作品,在报纸上发表了十几篇。这么多年来,爸爸发表作品的样报样刊很多都弄丢了,唯独刊登着处女作的《潍坊晚报》被他一直完好保存着。他感慨道,当年要是没有《潍坊晚报》的鼓励,他可能早就放弃写作梦想了。有一次,爸爸又翻出自己的处女作,虽然只是短短八行小诗,他看了一遍又一遍。我看到他的眼角泛着泪光。
  由于从小就被爸爸揽在怀里,所以我对书籍、报刊有一种亲切感。我在爸爸的相册里看到自己三岁时的照片,那时的我捧着一份《潍坊晚报》,煞有介事地在“认真”阅读。当然,那时报纸上的每一个字对我而言无异于“火星语”。
  尽管我没有像爸爸那样热爱写作,却一直喜欢翻阅《潍坊晚报》。后来我到威海工作,有时看不到当天的晚报,我便去网上浏览电子版,看着故乡发生的大事小事,我的内心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这时候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会在脑海中浮现。
  2022年,《潍坊晚报》全新改版。改版后的晚报更加简约现代,信息量更加丰富,更加具有可读性和收藏性。翻阅着这一份报纸,在我怀里的儿子咿咿呀呀,像是在为我读报。我知道在我的熏陶下,儿子也一定会爱上阅读的。
  其实,我一直幻想着有一天,爷爷、爸爸、我还有我的儿子,四世同堂的我们每个人手里拿着一份刚刚出炉的《潍坊晚报》,大家谈论着家乡的新变化,感受着家乡人民越来越幸福的生活。我们家四代人一起热情讴歌这个新时代,那该是多么美好的画面。                    李小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