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科
北京东城区朝阳门街道的礼士胡同里,至今仍保存有刘墉故居。
说是刘墉故居,准确地说是乾隆皇帝赐给刘墉之父刘统勋的宅邸。乾隆二十一年,乾隆皇帝赏给刘统勋驴市胡同房44间,刘统勋去世后,刘墉继续居住于此。
礼士胡同,原名驴市胡同,位于今天北京市东城区东南部,东起朝阳门南小街,西至东四南大街,南有支巷通演乐胡同、灯草胡同,北有支巷通前拐棒胡同。明清时期,此地曾为贩卖驴骡的市场,故曾名驴市胡同。
有关礼士胡同的传说很多,其中人们最关注的就是刘统勋、刘墉家族与礼士胡同的故事。由于历史久远,主人更换频繁,到底哪座宅邸是刘统勋、刘墉父子的,学者曾有争论。今天的礼士胡同70号被学者认定为刘统勋、刘墉父子居住过的地方。
据清末震钧《天咫偶闻》记载:“刘文清公(刘墉)故第在驴市胡同西头,南北皆是。其街北一宅改为食肆,余幼时屡过之,屋宇不甚深邃。正室五楹,阶下青桐一株,传为公手植。街南墙上横石,刻‘刘石庵先生故居’七字。今屋皆易主,北宅久坼,横石亦亡矣。”
当时,刘统勋、刘墉父子在驴市胡同的宅邸分为南北两宅,清代才子赵翼、朱筠等寓居刘家时,就居住于此。童槐《今白华堂诗录·咏怀五首》小注亦云:“时寓驴市胡同,刘氏北宅”。虽说是大大小小的房间共有44间,其实并不算宽敞,更不豪华。据史料记载,刘统勋去世后,乾隆皇帝亲临驴市胡同刘宅祭奠时,因刘家门庭矮小,轿子抬不进去,只好将轿子顶盖拆下才抬进刘家。《清史稿·刘统勋传》记载:上(乾隆皇帝)临其丧,见其俭素,为之恸。回跸至乾清门,流涕谓诸臣曰:“朕失一股肱。”既而曰:“如统勋乃不愧真宰相。”
刘统勋宅邸,当时就备受敬仰。刘统勋的门生伊朝栋经过先师故居时曾赋诗云:“才兼谋断古犹难,硕德人人说富韩。来往午桥桥下泪,断肠强半是孤寒。”
礼士胡同历经岁月沧桑,承载了一个家族的盛衰,也留下了诸多流传千古的故事,回望刘墉家族的那些历史往事,令人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