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孩子掌握技能并非多多益善

(2023年10月12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评论员 邵光耀
  近日,一名广州华南师大附属开发区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华附开”)的学生家长张先生(化名)将一份印有“华附开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八个技能”的文件照片发到网上,并感叹:“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英语,小学生都这么难了吗,感觉家长的压力也大。”华附开一工作人员表示,必须掌握“八个技能”的要求属实,“这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就是倡导家校合力促进孩子成长,需要学生家长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据极目新闻)
  八个技能,不但对语言有要求,对运动、阅读、演奏、书写、家务、实验、创新等也提出了苛刻的完成条件,如小学阶段不低于1000万字的阅读量,能独立做一桌家常饭菜……可以说,为了让孩子“完美成长”,掌握生活、学习技能,学校煞费苦心。
  一些学生缺乏运动、缺少实践,动手能力差,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担忧。我们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可否认,学校为了孩子的全方位发展,出发点是好的。但凡事过犹不及,如此苛刻的完成条件,别说是小学阶段的孩子,就是成人又有几个能“做一桌家常饭菜”“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英语”。
  我们担忧孩子的成长,并为此以量化的形式督促孩子全方位发展,但这种达不达标、会不会、能不能,基本没有体现在学校的教育上,而更多的是把担子压给了家长——督促指导、亲自下场,时间、金钱、精力的投入,让家长不禁感叹:这些看似是对小学生提出的要求,实则是给家长上了“枷锁”。
  所谓技多不压身,我们提倡孩子在学习生活中掌握必备技能,并以此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但“摊煎饼”式地掌握多项技能实在有点过,应该更多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心理身体健康情况,并以此制定个性化的成长指南。
  家长也不必对孩子能不能掌握如此多的技能感到焦虑。孩子成长和教育都有其规律,有些事顺其自然水到渠成,有些事急功近利适得其反,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揠苗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