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璩存峰
国外许多小说,都是具有自传性质的伟大作品,像卢梭的《忏悔录》、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等。近日读完的赫尔曼·黑塞的长篇小说《德米安》也是如此。不得不说,这是外国小说的一大创作特色。
《德米安》展现了主人翁辛克莱的成长历程。他在刚满10岁时被13岁的不良少年克罗默长期勒索钱财,多亏插班生德米安及时出现,才结束了辛克莱梦魇般的生活。到外地读高中时,受青年学生贝克的蛊惑,辛克莱开始了抽烟、酗酒的荒唐生活,发展到一度将要被学校开除。这时,在公园,与被辛克莱称为“贝雅特丽齐”的一位漂亮姑娘的邂逅,结束了他醉生梦死的生活。自此,辛克莱走上了一条虽然内心充满矛盾抉择却积极向上的人生之旅。
德米安是小说贯穿始终的主角,是辛克莱心灵的救赎者。除了他,还有音乐家皮斯托琉斯、德米安母亲夏娃夫人,他们都仿佛是阿布拉克萨斯——神一般的存在,成为辛克莱生命进程中的精神引领者。
这组唤醒生命的个体形象,在作品中有两个被冠以崇敬之意的名字。一是被称作“有记号”的人,指具有勇气和个性,具有异于常人的精神与魄力。二是被称作“觉者”,指正在觉醒的人,其追求是成为永恒的觉者,其使命是“在世界上展现一座岛屿,展现一种典范,昭告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最终,在他们的指引下,加之辛克莱主动的自我诉求,他不断审视自我,走向自我,最终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
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个词汇叫“先知先觉”,是指对人类或国家的大事了解得较早的人,或在政治、社会改革方面觉悟得较早的人。这与小说《德米安》中的含义略有不同。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先知先觉”,更多指向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指向个体对社会、国家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小说或西方文化中的“觉”,更多指向个体的自我认知、觉醒,对个体生命乃至内心世界的认识与尊重。
只不过,个体有时也要服从国家的需要。德米安和辛克莱最后都走向了一战的战场,前者战死,后者受伤。这样又使小说具有了反战的主题。和平,永远是人类最美的心声!
有趣的灵魂总是相似的。小说中多次出现体现作品主旨的一句格言:“鸟奋争出壳。蛋就是世界。谁若要诞生,就必须毁掉世界。”这和李苦禅大师的“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的劝勉,是多么的相似!
年轻的朋友可以多读几遍这本书,从中寻找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