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08版:广而告之

15版:心悦诚评

16版:光影记录

“械字号面膜”
根本没这概念

(2023年08月31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械字号面膜”“医美面膜”……近年来,这类面膜被很多人追捧,商家们更是声称这些产品更符合高标准、功能更强大、更安全。南京市市场监管局提醒:“械字号面膜”根本不存在。
  其实,“械字号面膜”并不属于化妆品的范畴,而是属于医疗器械的范畴。早在2020年初,国家药监局就明确提出:“不存在‘械字号面膜’的概念,医疗器械产品也不能以‘面膜’作为其名称。”
  根据国家药监局的解释,“械字号面膜”实际上是医用敷料的一种,按照医疗器械管理的医用敷料,通常分为三类:
  外科敷料 分为可吸收和不可吸收敷料。
  接触性创面敷料 分为急性创面敷料和慢性创面敷料。
  包扎固定敷料 医用敷料的生产和监管都与普通护肤品面膜有所不同,质量要求也不一样。
  所谓的“械字号面膜”,这些情况下才会使用:
  皮肤创伤 当皮肤受到创伤,如擦伤、切割伤、烧伤等,医用敷料可以用于覆盖伤口,起到保护、促进愈合的作用。
  皮肤感染 当皮肤出现感染,如脓疱、疖子、湿疹等,医用敷料可以用于控制感染、减轻症状、缓解瘙痒和疼痛的作用。
  手术后的修复 在手术后,医用敷料可以用于覆盖创口、促进愈合、减轻疼痛和预防感染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医用敷料时需遵循医生的建议,根据皮肤状况和产品说明来正确使用。不同类型的医用敷料适用于不同的皮肤问题,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医用敷料产品按照风险程度由低到高来划分,分别按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医用敷料的特性也是管理分类的重要依据。根据产品的使用部位、功能、材料、无菌情况等因素,决定其管理分类。例如,对于声称无菌的医用敷料,其管理类别最低为第二类医疗器械;如果产品用于慢性创面,或者可被人体全部或部分吸收,其管理类别将会被提高到第三类医疗器械。
  除了以上分类管理之外,监管部门还要求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公司对医用敷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并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生产和销售。同时,监管部门也会加强对医疗器械市场的监管,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不能盲目跟风,不要觉得产品打上“械字号”“医美”的标签,就等于“效果显著”,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护肤品。
     据《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