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至25日,潍坊日报社“山海行”融媒体大型采访活动走进安丘。在这里,看蜿蜒曲折的“天路”与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齐长城遗址如何相伴共存,看安丘如何夯实“百姓富”,为沿线百姓创造更高品质的幸福生活。“治国之道,富民为始。”采访团一行徜徉安丘“天路”了解到,近年来,沿线各镇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发展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农业,文旅融合的脚步不断加快,以“产业兴”带动“农民富”,蹚出一条乡村振兴的致富之路。
□文/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元超 宋玉璐
图/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巩建国
特色农业结硕果,农民“种”出好日子
5月,安丘特色农业迎来“高光时刻”。梯田里,绿油油的谷子长势喜人;山坡上,颗颗玛瑙般的樱桃挂满枝头;山顶上,蜜薯灌溉正忙。一幅幅特色农业的美丽画卷铺陈于“天路”旁。“辉渠小米”“柘山蜜薯”“石埠子大樱桃”……一个个响亮的品牌,都是强农、富农的“金字招牌”。安丘市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建设,立足资源禀赋,发挥农业特色优势,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将“小产品”发展为“大产业”,有力地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辉渠镇“天路”沿线的梯田属望海山流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十分适合谷物生长,是“望海山”小米的主产区。梯田的沙壤土、黏壤土等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易耕作,通气透水性良好,土层富含铁、磷、钙等矿物质,更是赋予了辉渠小米丰富的口感和优良的品质。现在辉渠全镇春谷种植基地1730多公顷,全年总产量10400多吨,总收入8300多万元。
石埠子镇栽培樱桃历史悠久,最早种植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初年。目前,石埠子镇樱桃产业已形成“早有大棚小樱桃、中有普通樱桃、晚有大樱桃”的三大品系,柳河峪、孟家旺、保国山等20多个村建设成了大樱桃专业村,樱桃种植面积达到2000公顷,年创收4.5亿元,村民的日子被樱桃装点得更加红火。
柘山镇则聚焦于把“小蜜薯”做成“大产业”,探索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公司托管全链条+农民转型当工人”新机制,走上特色、优质、高效发展之路。今年,柘山蜜薯种植面积已扩大到2260多公顷,带动百姓增收7000万元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薯”。
风景变“钱景”,村民吃上“旅游饭”
优质生态是安丘的“绿色资本”。乡村游,能够将安丘的生态串成一条令无数游客流连忘返的风景线,也串联着沿线多点开花的美丽小镇。近年来,安丘乡村旅游热度持续高涨,让不少人感受到了农文旅融合发展带来的好“钱景”。
“不仅是在节假日,就连工作日,我们中午有时也忙得腾不出手来。”辉渠镇小麦峪村有一家“望海山居”农家乐,乡村游带来的“蝴蝶效应”超出了老板想象。近年来,小麦峪村规划建设凤凰泉、“望海山居”旅游民宿、精品采摘观光园等项目。年接待游客量超30万人次,带动村庄增收200多万元。
坐落在安丘西南群山之中的获鹿山,植被丰富茂密,山高谷幽,风景秀丽,在获鹿山下的山谷中,一个崭新的景区诞生。在这里,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应有尽有,曲径通幽处,更是别有洞天,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
石埠子镇则立足资源特色,以下株梧水库、于家河水库、渠水湖、草莓文化园、樱桃采摘园为重点,形成观光游览、休闲农家、度假避暑、生态旅游“四大特色”,广袤的田野升腾着无限希望。如今,他们正向着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旅游产业收入突破3000万元的目标大步迈进。
乡村旅游多点开花,既提高了安丘乡村“颜值”,又提升了旅游服务品质,丰富旅游业态的同时,为农民增添一大笔收入,实现多主体共赢,“天路”沿途的风景越来越美,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文旅融合谱新篇,百姓奔向新生活
当前,文旅融合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安丘推动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融合利用,把重点聚焦于文化对旅游内涵的提升和旅游对文化资源的激活、保护、传承,让游客玩得好更记得住。
“齐鲁交处有名山,峰峦叠嶂上青天。”这句诗说的正是安丘柘山。柘山古称柘岳,海拔495.1米,属境内最高山峰,故又名“摘月山”。相传老子曾于此隐居采药,又称“摘药山”,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交相辉映。近年来,为挖掘和传承发扬“老子文化”,柘山镇不断开发摘月山观光旅游项目,在摘月山下的“老子村”建设了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老子文化广场,还积极支持老子文化园、历史文化馆和老子印象城等景点景区提档升级,串起多点环绕的生态人文游路线。
在辉渠镇黄石板坡村的村东头和村西头,仍保留有围墙遗址,仿佛在向世人讲述那段血与火的历史。1944年4月8日,日伪军进犯,黄石板坡村自卫团英勇抵抗,全体村民浴血奋战。山东军区授予该村“民兵英雄单位”光荣称号,山东省武委会、鲁中军区第三军分区分别奖给该村绣有“铜墙铁壁”“妇孺皆兵”字样的锦旗。如今,黄石板坡村依托其红色资源优势,发展起红色旅游,古村落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石埠子镇西4公里处的晏峪岭下,有一个后韩寺庄村。被载入山东省抗日战争史册的“韩寺庄大捷”就是在这里取得的。近年来,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齐长城安丘段沿线涌现出一个个寓教于游的红色景点,成为传承红色基因、接受红色精神洗礼的生动课堂。
郚山镇围绕文旅产业关键资源,引进千万级粮牧示范基地、山东明洲午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业态新的项目,集“产销、文旅、科普、体验”于一体,催生一批新兴游客聚集地,改变了人们对传统乡村旅游的刻板印象,用潮流个性的玩法,吸引了城市年轻人的目光。
把美丽风景转化为“美丽经济”,这是安丘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的举措之一。千年齐长城脚下,安丘“天路”沿线的百姓,背靠如画美景,与自然和谐共生,正在农文旅融合推进的新型发展之路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