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维修地下污水管 无需“开膛破肚”

(2023年04月18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政工人在准备修复材料。
  本报讯(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春晖)4月12日,在高新区桃园街与永春路交叉口,一次在不开挖路面的情况下,对地下雨污水管道进行维修养护的非开挖市政修复施工顺利完成。这是高新区首次对道路进行“微创手术”,不但达到了预期效果,而且几乎没有损坏路面,有力避免了以往对地下管道修复时路面开挖、围路施工、灰尘飞扬等问题。
  当天,在该路口东北角的渠化岛上,几名市政维修施工人员正在施工作业。该位置地下的污水管道出现破漏,污水外渗,影响市容环境,存在安全隐患,市政部门决定采用不开挖路面方式进行维修。
  维修工程师首先使用检测机器人,检测到了污水管道破漏点的具体位置,确定了修复面积。然后,将修复用的专用玻璃纤维材料按照合适的尺寸进行了裁剪,并根据情况计算好复合环氧树脂及固化剂用量,使用搅拌设备进行充分混合搅拌,将调配好的环氧树脂混合液均匀涂抹在纤维布上并充分浸润。
  随后,市政工人用专用修复气囊,将修复材料送到管道内指定位置,并充气至合理气压,让修复材料与管道内壁充分结合。过了一段时间后,修复材料固化完成,紧紧贴到了管道内壁上,将管道破漏点彻底修复,此次非开挖管道维修顺利完成,整个修复过程只用了两个小时。
  地下管线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行的“生命线”,一旦地下管道出现渗漏、破裂等情况,很容易导致管线运行出问题。这时候,就需要对地下管线“动手术”进行修复。以前,对地下管线进行施工,一般都需要破路开挖,施工工期较长,修复成本高,影响正常交通秩序,还会对路面造成破坏。
  今年,高新区城市管理中心探索使用先进的非开挖修复技术,对地下雨污水管道进行维修养护,既提升了修复效率,又减少了道路破路开挖的频率,并且减少了因道路施工对市民出行带来的不便,也不会产生噪音污染。在以后的市政排水管网维修过程中,高新区将不断探索使用新技术,利用新材料对破损管道进行修复,不断提高排水设施养管水平,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提高市民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