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这仅仅是一场“消极比赛”吗

(2023年04月18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评论员 付东升
  时隔3日,中国篮协以雷霆之势作出了对“假球门”的处罚决定,一张史无前例的重磅罚单在中国篮球的上空炸响。4月17日,中国篮球协会纪律与道德委员会公布对“上海久事队”“苏州肯帝亚队”的处罚决定。经查核,认定上海久事队在2022-2023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季后赛12进8第二场消极比赛情况属实;苏州肯帝亚队在2022-2023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季后赛12进8第三场消极比赛情况属实。两队的行为严重违反体育运动精神。
         (本报今日11版)
  中国篮协和姚主席的板子终于打下来了,面对自己曾经的母队和家乡球队,这板子够快,也够重。这个处罚真是大快人心,对于体育赛事中的乱象要用重典。不过这种比赛,也不是一两个主教练甚至俱乐部经理就能操纵的,所以,针对此次事件要继续深挖,一查到底!
  篮协的处罚决定说的不是打假球,而是一个“消极比赛”,定性很难让人信服。
  哪怕是说消极比赛,总有动机和理由吧?为什么要消极比赛?通报中没有详细说明。谁带头、谁组织、谁参与的?同样也没有说明。没有公开报道表明,两个球队的球员或管理人员和相关俱乐部、篮协、有关部门存在什么纠纷或矛盾,通过消极比赛来表达情绪或观点啊!所以,这个处罚决定,不少球迷就看蒙了。
  当时赛后不少球迷情绪激动,直言是假球。无疑,打假球性质更严重一些,因为里面可能存在利益勾结。如果真是这样,那不仅是要处理球队、教练、俱乐部,更要处理相关责任人员,甚至也不排除有人涉嫌违法和犯罪。
  职业体育竞技,可以实力不济、技不如人,可以状态起伏、偶有失误,但决不允许球队以拙劣“演技”把球迷当猴耍。两队的行为玷污了体育精神,辜负了球迷热情,践踏了中国篮球的名誉,损害的是人们对公平竞赛规则的期待,教训十分深刻。
  这场篮坛闹剧,是球队管理层串通好在“赌球”,还是两队有利益交换打“默契球”,显然不是一句消极比赛就盖棺定论的。期待有关部门能够早日让真相大白,及时刹住这股歪风,让中国篮球水平上去,不能再辜负球迷的热切期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