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有人提及血稠,却不清楚血液黏稠到底是什么,还有不少人把血液黏稠和高血脂混为一谈,其实不是一回事。为了进一步了解血液黏稠,3月29日,记者采访了潍坊阳光融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杜慧真。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
血液黏稠≠高血脂
血液黏稠也被称为血稠,在医学上叫高黏稠血症,中老年人易患,可经血液流变学检查确诊。
高血脂是指血脂水平偏高,而血液黏稠是指血液黏稠度过高。人体的血液黏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受多种因素影响,血液黏稠处于时高时低的动态变化中,轻微的血液黏稠,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如果血液黏度超过一定的界限,便会影响健康。
血液黏稠有哪些症状
1.晚上清醒、起床头晕。血液黏稠度高的人,早晨起床会头晕目眩,跟普通人睡醒后精神抖擞完全不一样,但一到了夜晚就精神状态很好。
2.下蹲困难,蹲着干活时胸闷气短。血液黏稠的人大多超重,这些人蹲下来很费劲,即使蹲下也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的现象。这是因为人在下蹲时,血液回流心脏的比较少,如果血液黏稠,肺、脑等脏器还会缺血,引起呼吸困难。
3.午饭后困倦。健康人午餐后都会犯困,但血液黏稠所引起的午后困倦却有所不同。血液黏稠度高的人午饭后特别容易犯困,如果不休息,整个下午就没精打采,这是因为血液太过黏稠,引起大脑供血不足。
4.阵发性视力模糊。有些中老年人平时视力不差,但他们偶尔会出现视力模糊的情况,这可能跟血液黏度有关。血液黏稠度过高,血液不能及时给视神经输送养分,视网膜和视神经会短暂出现缺血,引起视物模糊。
血液黏稠如何预防
1.多喝水。很多人血稠是因为喝水少、出汗多、血液浓缩所致,夏天这种情况尤为明显。饮水可使血液变稀,但要讲科学。要掌握好时机,如清晨起床、三餐前1小时、晚间就寝前可喝水约200毫升。
2.多放松。中青年血稠往往与情绪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经常熬夜、睡眠质量差有关。建议放松心情,疏解压力,规律作息,保证睡眠。
3.戒烟酒。香烟中的各种毒性物质能破坏血管内皮功能,增加血小板聚集,加速红细胞凋亡;大量饮酒也会加重心、脑血管缺血缺氧症状,所以希望大家戒烟限酒。
4.定期献血。符合献血条件者定期参加无偿献血,能够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降低血液黏稠程度,同时,定期献血能够刺激人体加速造血,使人体造血功能更加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