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婴幼儿配方奶粉新国标结束了新政“缓冲期”,正式落地生效,不符合新国标的产品将被禁止生产。截至目前,已有31家奶粉企业112个品牌拿到参与下一轮市场竞争的“门票”。但记者走访了解到,外界所期盼的新国标对中小奶粉品牌的清退效果或不及预期,但配方竞争加剧已无悬念。
新国标转向乳企配方竞争
新国标自2021年3月18日公布,备受行业关注,由于新国标对婴配粉的配方要求更细更高,且叠加第二轮配方注册,通过的门槛明显提升。主管部门给予了近两年的缓冲期,奶粉新国标到2023年2月22日才正式实施。
从2022年开始,陆续就有部分奶粉企业公布了进展,特别是进入2023年1月以来,相关部门加快了审批速度,截至2月15日最近一批,共有31家奶粉企业的112个品牌通过了新国标审批,这一数字少于市场预期。
相比于旧国标,新国标奶粉将2段和3段婴配粉产品的标准分拆成独立两项,并调整了配方中蛋白、乳清蛋白等主要营养素的比例,硒、锰、胆碱等成分由可选择添加变成必添加;并禁止添加蔗糖、果糖等。
对于新国标的难点,中国飞鹤表示,奶粉新国标调整的核心是“更适合”“更精准”,要求产品框架更细致、配方营养素更精准、安全性指标更协调、原料要求更严格。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上一轮配方注册各家乳企主要争夺的是注册配方总数,此次新国标和二次注册中,头部乳企则借新国标调整展开一场配方竞赛,大量使用新技术和临床研究成果,希望在存量竞争中占得先机。
中国飞鹤数据显示,新国标要求将2、3段奶粉的蛋白指标普遍下调30%左右,主要是为避免增加肥胖的风险。指标降低的同时,对产品营养的科学合理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变相提高了对配方和技术的要求,研发将成为未来奶粉竞争的突出亮点和竞争核心。比如此次中国飞鹤新国标产品蛋白质的一系列调整,则来自其与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对6月到11月龄非母乳喂养婴儿进行的跟踪调研研究成果。
美赞臣中国首席科学家与创新官许飒表示,伴随新国标的正式落地,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正在步入下一轮科学竞赛,这将会是一次创新的挑战,考验企业的科技力、产品力,驱动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回归配方本质。
记者注意到,本次美赞臣公布的新国标配方中,涵盖了美赞臣对中国奶粉配方的前沿探索,MFGM(乳脂球膜)、益生元PDX/GOS等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新国标配方之中,部分品类也是业内首次使用上述新技术。
2月21日,越秀集团公布了收购辉山乳业后的最新进展,据越秀辉山奶粉事业部总经理张会荣透露,其下一步将重点做大娟姗牛奶为原料的婴配粉产品,以此与竞争对手建立产品差异,娟姗牛种目前只占全球奶牛总数的1%,国内引进的乳企也较少。
在本轮配方竞争中,为了解决配方功能企业“自说自话”的问题,包括美赞臣、菲仕兰等头部企业开始推动临床实证方面的工作,临床的长时间和高成本也是中小奶粉企业难以操作的,也让行业“卷度”加剧。
市场清退效果或不及预期
由于连续6年出生人口下滑,2022年国内新出生人口只有956万人,相比于2016年的1883万人几乎腰斩,这也意味着奶粉市场总量的快速萎缩,奶粉企业业绩增长则更多来自于结构性升级和集中度的提升。
华泰证券研报显示,2023年奶粉目标消费者数量或下滑约10%,因此预计2023年国内奶粉行业规模仍将有个位数的下跌。
因此奶粉企业和经销商则更关注新国标和二次注册对未来国内奶粉市场格局的影响。业内认为,新国标落地后或将有三分之一的市售奶粉品牌退出,从而留下市场空间重新分配。海通国际研报显示,预计无法通过新国标的厂商约占中国市场的10%到15%,对应160亿元到240亿元的销售额。
记者注意到,在已经通过新国标的企业名单中,头部奶粉企业比例较高,比如中国飞鹤、伊利、君乐宝、美赞臣、惠氏、皇家菲仕兰、达能等都有多个品牌通过审批,而中小奶粉企业的数量较少,这更有利于头部企业提前布局。
不过在实际走访中,渠道商对于新国标产生的清退效应则保持观望态度。山东奶粉经销商马浩告诉记者,近两年来,其所负责的区域市场中小品牌的数量早已明显减少,门店几乎变成大品牌的竞技场。
有国内奶粉企业负责人则透露,近年来,飞鹤、君乐宝和伊利等国产大品牌借助渠道和品牌优势,已经横扫了中小奶粉品牌所在3到5线市场。他所了解到的情况,这两年不少中小奶粉企业销量下滑明显,有的一年甚至生产不到30万罐,达不到工厂的总量要求,本身也面临退出。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记者,目前一些待淘汰的中小奶粉企业一年销售额可能只有百万或千万级,因此实际市场清退效果未必会如预期那么多,以出厂价计算,可能只有10亿元-20亿元的规模,这意味着未来头部奶粉企业要谋增长,依然是强强对话,市场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
配套“最严”监管推动落实
与此前的2010版婴幼儿配方食品系列标准相比,新国标被称作是“史上最严”,主要体现在婴幼儿配方奶粉标准对奶粉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可选择成分等作出了更为明确的规定;对于各项营养物质的含量及检测方法规定也更为严格;对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的原料选购、供应链管理、生产工艺先进性、品控稳定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此次婴幼儿配方奶粉新国标的修订与完善,营养值标准的设置,是基于“健康中国”的战略背景下展开的,结合我国婴幼儿身体成长特点,多方面呈现出“中国元素”,成为我国母乳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科学、安全、优质的奶粉,全面提升了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质量,也能让婴幼儿喝上放心奶,能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
从短期来看,新国标的全面实施不会对乳业行业市场造成大冲击,若从长远分析,由于其“严苛”的生产标准,一些生产标准落后的乳企将被淘汰,而拥有强大科研创新能力的企业,将会得到长足发展,这有利于提高行业集中度,提升国人对国产婴幼儿奶粉的消费信心。此外,新国标执行的配方二次注册,将成为国内婴幼儿奶粉价盘稳定契机,有利于国产奶粉摆脱“价格战”。
“史上最严”奶粉新国标要想真正落地,更须“史上最严”的监管配套制度来推动落实,职能部门时时在线,全面认真地履行监管责任;同时,及时公布国产奶和进口奶的相关信息,让消费者更加清晰地认识国产奶,进而对国产奶产生更大的消费信心。
当然,作为生产企业,更要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新国标,真正让婴幼儿喝上放心奶。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