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03版:强信心 稳经济 促发展

16版:光影记录

感染“皮疹株” 记得要对症处理

(2023年01月13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 通讯员 张立敏
  城区王女士在感染新冠病毒5天后,全身突然出现红斑且剧烈瘙痒,以为是吃药过敏,十分紧张,来到潍坊市妇幼保健院高新院区皮肤科就诊。接诊医生苗云芝经过检查后告诉王女士,这是急性感染性荨麻疹,需要口服药物治疗。
  在此,苗云芝特别提醒市民,新冠病毒感染的确会引起皮肤损害,有文献报道它的发病率甚至高达20.5%,一些严重的皮肤损害甚至会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需要引起重视。
  那么,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症状还有哪些?苗云芝表示,主要表现有三类:首先是红斑发疹及荨麻疹型皮损。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红斑发疹型及荨麻疹样皮损主要累及躯干,多伴面部受累,无黏膜改变。红斑发疹型主要表现为弥漫性出现的、无固定形状的充血性的斑点、斑疹和斑片,可伴或者不伴有瘙痒。荨麻疹型顾名思义,躯干和四肢部会出现形似地图一样无固定形状的风团,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风疹块”,伴有瘙痒,一般很快会自行消退,然而隔天又反复发作。这类皮损病程不长,病情也不严重,并不会给患者带来特别大的不适感,主要以瘙痒为主,治疗上多采用对因治疗与对症治疗相结合的原则,可口服一些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成药,如蓝芩口服液、银黄口服液同时配合抗组胺类药物开瑞坦、仙特明、开思亭等,外用炉甘石洗剂或者激素含量较少的药膏如尤卓尔等。
  其次是水疱、水痘样皮损。水疱型皮肤病变占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皮肤损害的10.1%,水痘样皮损较为少见。水疱型皮损中年患者好发,躯干及四肢均可受累,伴或不伴血疱和大疱,67.6%的患者自觉明显瘙痒。而水痘样皮损和常见的水痘不同,虽然临床上均表现为红斑基础上出现的小水疱,继而干涸结痂,然而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水痘样皮损主要累及躯干及四肢,极少累及面部,不会留下瘢痕。该类皮损临床上主要是对症处理,即收敛、止痒、防止继发感染。
  最后是紫癜、缺血样皮损。该类皮损在日常诊疗中并不少见,尤其是冻疮样皮损(缺血性皮损中的一个类型)占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皮肤改变的40.1%,是最常见的皮肤损害类型。紫癜表现为表皮下针尖大小的出血点,一般出现在四肢的屈侧,有时表现为大面积的瘀斑,一般不伴有瘙痒,有时瘀斑会发生在指甲盖下。紫瘢可能是新冠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有助于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凝血异常及血管损伤是造成皮肤紫癜及瘀斑的重要原因。缺血性皮损是由炎症、血管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多个因素引起的,表现为网状青斑、冻疮样皮损、肢端紫绀及坏疽等。皮肤坏死型皮损的出现,预示着疾病的严重程度较重,需要引起患者及医护双方的密切重视。该类皮损不宜自行居家处理,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