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2版:公益广告

16版:光影记录

代尔夫特的“斯芬克斯”

(2023年01月05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郭轻舟

  将地平线压低,把画面的五分之三留给天空和云。胖胖的棉花云慢悠悠地在天上跟阳光捉迷藏,时而挡住它,时而流泻它。斑驳的水面、陆离的崖岸以及层叠的老房子也随着云影忽明忽暗。暗红、紫绿的树团儿和亮黄的屋顶交错驳杂,留下瞬间即逝的影像。船儿静静停泊,人们在岸边怡然交谈……大自然微妙的真实,被画家的摄魂之笔通通纳入麾下。
  这张被普鲁斯特在他的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中推崇为“世界上最美画作”的画,是荷兰黄金时代的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1632年—1675年)的作品《代尔夫特风景》(布面油画92.5cm x 117.5cm)。
  与伦勃朗、梵高一样,维米尔是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只是维米尔活得平静而卑微,没有伦勃朗的大红大紫,也没有梵高的跌宕起伏。他不像梵高一样因为与弟弟提奥信件往来频频,留下诸多语录迷思,给予后人诸多评说想象的素材。没有留下书信日记,没有任何只言片语,他是位谜一样的画家,也因此获得了一个雅号:代尔夫特的“斯芬克斯”。
  维米尔画艺高超,仅仅用六七种颜色,就能画出世间万千缤纷。他的作品传世不多却张张精品。据说他一生只画了40多张画,留下来的也不过37张。随着他的去世,这些作品也湮没于风烟之中,直到两个多世纪后才光照史册,成为美术史家眼中的“白月光”。他的生平也被考证概观:其父开旅店和小画廊,维米尔子承父业,因为战争生意萧条。生前育有11个子女处处捉襟见肘,靠卖画维生却时常不济。43岁就不堪生活重担溘然长逝,令人扼腕叹息。  
  维米尔是一位优秀风俗画家,善于精细描绘一个特定的空间,优雅地表现出空间本身的光影效果、人物的真实感与质感。《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在当下的流行文化中被频频致敬膜拜,少女侧身回首、似笑还嗔的回眸,可与达·芬奇《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媲美;《倒牛奶的女仆》质朴温存的画面如同舒缓的慢板,借着一缕缓缓流淌的牛奶,品咂日常生活里的诗性之美。
  代尔夫特是维米尔的家乡,维米尔一生未曾离开过家乡。这座孕育了维米尔的荷兰南部小城始建于1246年,古巷盘布、教堂栉比、老桥纵横,曾是17世纪荷兰的文化中心。如今,它低调内敛、安闲惬意,既有小桥流水的温婉诗意,又有城市的浑厚蕴藉,让每一个到访的旅人都回味悠长。人们纷纷来到维米尔写生的古运河边,寻找画里风景:暖阳洒向小城红墙黛瓦,清风吹拂着耸立的尖塔,光影交织,亦真亦幻。细节处凝眸是阶梯状的山墙、红色的窗户外板,驳船上耀动的光斑,水面微妙的反光,依然是厚重文艺的质感。三百年恍若一瞬,风景依旧,只是运河边播撒丹青的画家去了哪里呢?时光不语。人们只好借由那些精妙的作品,踏遍代尔夫特的角角落落,企图破解这亘古的“斯芬克斯”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