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08版:光影记录

09版:“老一团”抗战实录(上)

10版:“老一团”抗战实录(上)

11版:“老一团”抗战实录(上)

12版:“老一团”抗战实录(上)

13版:“老一团”抗战实录(上)

14版:“老一团”抗战实录(上)

15版:“老一团”抗战实录(上)

16版:“老一团”抗战实录(上)

马站整编后走向正规化

(2025年08月08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八支队撤进沂蒙山参加马站整编。
  沂水马站整编是中央对山东抗日支队的重大军事部署。整编后八支队作为团序列编制入列山东纵队第一支队,整编后仅两个月日寇对鲁南大扫荡,山纵一支队奉命派主力一、二营英勇反击,得到了实战锻炼。
被迫让出安丘 临走围点打援
  八支队在安丘五区并未久留。这一带是山东省第八区专员兼游击司令厉文礼的防区,双方经常就给养问题产生矛盾。尤其自秦伯兰加入八支队后,厉文礼眼红秦伯兰不遗余力为其提供粮饷,多次向山东省主席沈鸿烈反映。此时鲁苏战区于学忠带领原东北军第51、57军入鲁,其主力113师也进驻安丘西南边境,由于处于国共合作抗战时期,新成立的山东分局从大局出发,于1939年初春下达调令,让八支队离开安丘,开到最北端的沂水参加马站整编。同时要求王林肯入驻安丘县召忽乡的九支队一并撤离安丘,参加整编。
  接到命令,八支队领导决定临走时在安丘打一仗。
  2月18日除夕之夜,八支队料到盘踞在安丘城的日寇有些松懈,遂决定攻打,来一次抗日练兵。秦伯兰的独立五团也跟随参战。黄昏时分,支队副司令胡奇才率一团、三团、直属机炮连和独立五团部分战士,秘密来到安丘城下,将县城围住,准备组织发动一次围点打援的突击战。
  佯装攻城的战斗在深夜打响,机枪猛烈的火力把守城汉奸打得四处溃逃,并向城外东堡子上的鬼子小分队求救。县城外围前来增援的鬼子和汉奸队伍刚刚来到城下,立足未稳,被埋伏在那里的八支队打得溃不成军,损失惨重。这次战斗速战速决,给了日寇沉重的打击。
进入沂蒙山 编为第一支队
  马站整编是根据党中央12月上旬指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为山东分局后作出的重大军事部署。分散于山东各地、各自为战的抗日游击武装,统一编制为山东纵队,实施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标志着党领导的山东抗日武装力量进入一个新阶段。
  1939年2月,按照八路军总部与山东分局指示,在八支队已经合并了七支队的基础之上,又将原来活动于安丘、莒县边区的九支队等三支起义队伍一同并入,合编为山东纵队第一支队。纵队总指挥为张经武,政委为黎玉,下辖12个支队。山纵一支队队长为马保三,政委为周赤萍,副队长为钱钧。下辖4个营,李福泽任一营营长,政委为张子明。魏培德任三营营长,政委为王文轩。
  这次整军正值深冬,八支队换发了棉衣,维修了武器。进行了纪律整顿,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各级党组织和政治工作制度,突出抓了游击战的战术和军事基本技术训练,使这支土生土长的游击队向正规化建设和提高政治、军事素质方面迈进了一大步。
  整编后的山纵一支队转入沂蒙山根据地莱芜、南麻嵩山、八岐山、五井一带,开展游击战争,扩大鲁中抗日根据地。
  党中央认为山东纵队战斗力还不强,又秘密派来115师。至此山东抗日渐成气候。八路军总部经毛主席同意,派来了徐向前任司令员,朱瑞任政委,管理115师与山东纵队。
  后期,山纵一支队又经历了一期整军。党中央从国共合作考虑,将山东的抗日武装对外缩小目标,山东纵队的主力部队缩编为三个基干团,山纵一支队改编为第一团。
参与扫荡反击 得徐向前肯定
  山东抗日武装壮大,引起国民党蒋介石注意,1939年1月,鲁苏战区成立,于学忠带领51和57两个军入鲁,总司令部入驻上高湖,山东省政府入驻东里店,八路军山东纵队总部入驻坦埠,这三地均属沂水和蒙阴,相距不远。
  1939年5月下旬,日军出动飞机侦察并确认了战区总司令部、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山东纵队各自在鲁南的大致方位,决定在青纱帐起来之前组织一次大扫荡,一举消灭立足未稳的三方。
  日军纠集了第5师团为主力,配以第21师团、第32师团、第114师团和独立混成第5旅团大批日伪军,计两万余人,由驻济南的华北方面军第12军司令官尾高龟藏中将担任总指挥,采取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术,实施大扫荡。
  三处目标,损失最惨重的是东里店,仅是飞机轰炸就死亡300多人。沈鸿烈猝不及防,只能夺路溃逃,他与教导一团被冲散后,最终和随从及经理处处长王心锦逃进山洞躲过一劫。
  驻上高湖的于学忠则带着司令部跳出包围圈,躲到郯城。驻坦埠的八路军也提早缩减和分散了机关。
  此次扫荡,日军重创鲁南山区。在短短一个月零六天当中,沂水、蒙阴等县城被日寇占领,在东里店、鲁村等重镇安设据点。
  东里店不仅是国民党省政府、省党部的驻地,而且地处沂水与博山的交通线上,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山东纵队新任司令员徐向前为了打通鲁中与博山的联系考虑,命令山纵一支队拔除东里店据点。
  山纵一支队将一营部署在沂河南侧向北进攻,三营部署在凤凰崮向南进攻,二营部署在东里店南的韩旺一带阻击从沂水来增援的敌人。营长李福泽率领一营首先肃清东里店河南岸两个鬼子外围据点,准备渡过河从南面进攻敌人。适逢天降大雨,河水猛涨,无法渡河,当即带领部队占领河的南岸及西侧高地,等河水稍落,强行渡河与三营配合向鬼子发起总攻。
  三营在战斗开始的第二天,占领了东里店以北高地,当夜发起猛攻。十一中队(即五连)在营长魏培德与十一中队指导员率领下攻入了东里店镇内,将百余鬼子压缩于东北角的据点里,鬼子凭借工事负隅顽抗。一部分敌人占领沿河大坝,使一营过河部队几次进攻受阻,双方相持了两天。
  敌沂水增援部队突破二营在韩旺一带阻击阵地,一部分进入东里店与原鬼子会合,增强了其防御力量;另一部分沿河南岸向一营东侧高地进攻,占领几个小高地,给一营进攻带来困难。进入东里店的鬼子会合原有守卫部队也同时与三营展开镇内巷战,三营没有收缩阵地,与敌人在镇内反复争夺民居,双方相持一昼夜。两个营与指挥部失去了联系,各自为战,短时间内不能解决战斗,且部队有些伤亡,消灭守敌已不可能,部队决定撤离,向王庄方向转移。
  至此,战斗告一段落。司令员徐向前主持召开了连以上干部总结会,赞扬和鼓励部队打得坚决,只是大雨滂沱,南面部队不能迅速过河失掉了时机而已。相信之后会越打越好。
  本期图片由张漱耳提供
  本期资料来源:《马保三传奇》《寿光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王云生》《转战沂蒙的老一团》《抗战飞将韩明柱》《胡奇才将军史料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