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08版:光影记录

09版:“老一团”抗战实录(上)

10版:“老一团”抗战实录(上)

11版:“老一团”抗战实录(上)

12版:“老一团”抗战实录(上)

13版:“老一团”抗战实录(上)

14版:“老一团”抗战实录(上)

15版:“老一团”抗战实录(上)

16版:“老一团”抗战实录(上)

组联军转战胶东击顽匪

(2025年08月08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加洛
  郑耀南(右)
  何凤池率领的七支队二大队赶到黄山馆报到并投入保卫黄山馆指挥部的战斗。黄县战斗的胜利、龙口警察队伍加入游击队、何凤池部队的到来,鲁东游击队迅速扩大,达到4000多人。此后,各支队组成的联军在转战胶东中,击溃顽匪,扬名胶东。
二大队报到 当夜投入保卫黄山馆战斗
  黄县战斗刚刚结束,何凤池带领七支队二大队1300余人按照鲁东工委书记鹿省三生前下的指示,经长途跋涉,冲破层层封锁,也渡过胶莱河赶来,于黄昏时分向黄山馆指挥部报到。至此,七支队人马全部到齐。
  二大队的突然到来,可谓喜上加喜。鲁东抗日游击队指挥部总指挥马保三爽朗的笑声一直不断。只是没有想到,当夜指挥部遇袭,二大队一来就投入了保卫黄山馆指挥部的战斗。
  原来,国民党第五战区抗日救国第十六支队独立大队司令焦盛卿侦察到指挥部设在黄山馆村,主力都派出去作战,肯定兵力单薄,就利用夜间突袭报复。殊不知,何凤池率领七支队二大队的上千人黄昏才到这里,枪声一响起,二大队的干部战士迅速投入战斗,抬着20几门土炮抢先占领了黄山馆通往村外的各个胡同口,向突袭的敌人猛烈开火,一时炮声隆隆,浓烟滚滚,杀声震天。焦盛卿是东北富商的纨绔子弟,看到这架势,惊得魂飞天外,喊着:“上当了!快撤!快撤!”慌慌张张骑上马丢下部队狼狈逃窜。游击指挥部的特务大队趁势冲出村追击,抓了30多名俘虏。
警察参与抗日 龙口镇成胶东海上屏障
  龙口镇在黄县城西北20公里处,是山东港口重镇,不断有轮船来往于烟台、青岛、威海、羊角沟等。龙口海关有支水上警察中队,全部英式装备。国民党龙口警察局还有一支200多人的武装,武器装备也十分精良。鲁东游击指挥部决定派员前去说服动员这两支队伍参加抗日。
  自日寇侵占烟台、青岛以后,封锁了渤海海面,海运中断,龙口镇早已冷冷清清。镇警察局局长李梅生和水上警察中队队长纪永芳日夜思考出路。日寇踏上龙口码头只是早晚的问题,有两条路摆在面前:靠镇上200多人抵抗日寇的舰炮,那是以卵击石;屈膝投降当汉奸,无疑会被钉在卖国求荣的耻辱柱上受后世唾骂。
  两人思来想去,接受了鲁东朋友的劝说,同意率部参加鲁东抗日游击队,并将刘照武的维持会摧毁。鲁东抗日游击队指挥部决定将警察局的武装编为十三大队,李梅生任大队长,派去李孟先任政委;将水上警察中队编为机炮大队,纪永芳任大队长,王文轩任政委。从此,龙口镇真正成为胶东防御日寇的海上屏障。至此,黄县战斗的胜利,龙口的和平解决,何凤池部队的到来,令鲁东抗日游击队迅速扩大,达到4000多人,长短枪3000多支,还有四门迫击炮,两挺英式机枪。可以说,东进胶东两个月,部队得到全面发展,政治、军事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
两地组建联军
反击土顽反扑

  从1938年下半年开始,以沈鸿烈、秦启荣为首的山东国民党顽固派,借抗日之名,以正统自居,到处委派专员、县长扩充力量,企图恢复统治。他们一方面畏敌如虎,消极避战,一方面竭力限制和破坏八路军抗战,不断制造反共摩擦事件。
  大本营在平度的国民党第五战区直属第十六支队中将司令张金铭委派参议王东朗到掖县任县长,但被三支队轰走。张金铭恼羞成怒,给三支队编造了“罪状”,勾结栖霞县保安独立二十六旅旅长秦毓堂、招远县十六支队独立大队司令焦盛卿、莱阳县土顽司令刘东阳兵分四路向掖县三支队发动袭击。
  这是国民党顽固派在山东向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制造的第一次大摩擦。张金铭向驻守掖南夏邱堡的三支队七大队进攻。接着掖县、平度、招远、莱阳边境也相继发生激战。
  面对这一形势,掖县县委和三支队向全县发出动员令,申明严正立场和决胜信念,号召全县军民为彻底击败张金铭土顽势力的进犯而战斗到底。同时,县委书记张加洛连夜赶到黄县请鲁东抗日游击队支援。当天,鲁东抗日游击队指挥部召开了有胶东三军、掖县三支队参加的联席会议,决定由胶东三军,鲁东七、八支队,掖县三支队组成胶东抗日联军,马保三任联军指挥,林一山为政委,并成立前敌指挥部,韩明柱任指挥,张加洛任政委。
  联军组成以后,由李福泽、刘光汉带领七支队的两个大队和三军的两个中队进入掖县东南山区,会同三支队队长郑耀南研究制定了反击张金铭的作战方案:以四个大队正面主攻,以三个大队侧翼包抄,其他几个大队相机支援。第二天拂晓,李福泽率领部队向退缩在槐树庄、李圩、魏家村等地的顽军发动猛攻,经过两个小时激战,张金铭溃逃到夏邱堡。李福泽率领部队紧追不舍,从三面包围了夏邱堡,并带领部队迅速地突入堡内,将张金铭残部压在南堡。这时,张金铭已成惊弓之鸟,无力抵抗,慌忙突围逃去。战斗结束后,掖县三支队留驻夏邱堡,李福泽、刘光汉带领部队转移到东南山区待机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