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版:公益广告

12版:生活周刊

13版:生活周刊

16版:光影记录

走在日渐老去的路上

(2025年07月03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衰老不是突然降临的,而是藏在生活的褶皱里——可能是面对智能手机时的茫然,是独居时无人倾听的沉默,又或是病痛袭来时的无助。人生旅途漫漫,我们都在变老的路上。我们常常谈论未来,却很少认真想象自己老去的样子。那么,老去这件事对你而言是怎样的体验?哪些需求亟待被看见?作为年轻人,我们又能做些什么?答案或许藏在一段回忆、一个观察,甚至一次未说出口的牵挂里。
本报记者 张沁 张敏
清华(60岁 寒亭区)
能平安到老,已是莫大的福气

  什么时候发现自己老了?在一个极寻常的早晨,一小碗稀饭下肚,竟觉得胃里沉甸甸的。从前能吃三大碗饭的胃口,如今竟被这一碗稀饭所困,整日不得舒展;想学网购,女儿教了我很多遍,我始终没学会。手机屏幕上的字愈看愈模糊,按键点来点去总是不对……女儿回来,三下五除二就弄好了,她笑道:“爸,这很简单的。”我点头称是,心里却泛起一阵酸楚。
  三十多岁的女儿常叹自己老了,我总打趣说我比她年轻。这话说多了,连自己也信了。直到前些年,老伴突然病倒。医院的白墙映着她苍白的脸,医生的话语里藏着无数个“如果”。那些日子里,我忽然明白了生命的脆弱,也看淡了许多无谓的争执与怨怼。60岁生日那天,我站在镜子前端详自己:白发如霜,皱纹如沟,眼里的神采也不似从前。这才从心里承认,老之将至,已是无可回避的事实。
  往后的日子,我打算这样度过:每日晨起散步,活动这副日渐僵硬的筋骨;读书看报,免得脑子“生锈”;少吃多餐,善待那个不再强健的胃。老伴身体好转后,我们商量着要去年轻时没能去的地方走走,不赶时间,不凑热闹,只是慢慢地看。儿女们各有各的生活,我不愿多打扰,只盼他们偶尔回来坐坐,若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我必尽力而为,但绝不再逞强。
  老去如日落西山,虽是自然之理,却也难免凄凉。但转念一想,能平安到老,已是莫大的福气。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今六十,尚有十年可期。这十年,或二十年,当以淡泊之心,过平凡之日,如此而已。
  晓萍(63岁 寒亭区)
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原本以为退休之后的生活会单调乏味,没想到反而更加丰富多彩了。
  我现在定期到老年大学上课,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在一起学习、交流,心情特别愉悦。我们有聊不完的话题,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从国家大事到家长里短,那种轻松自在的氛围,是年轻时都未曾体会到的。女儿在国外生活,我们每天都会视频通话,分享各自的生活。外孙女更是贴心,看到什么好东西,就能在网上下单送到家。我很欣慰,距离虽然改变了我们的相聚频率,但无法改变我们对彼此的情感和关心,而且我们都各自生活得很好。
  年龄大了,身体机能退化,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难题,所以很希望社会多关注老年群体。比如老年人眼神不如从前,看不清小字,希望商场、医院等公共场所能多一些大字版的标识和提示。让老年人能更体面、更有尊严地享受晚年生活。
  我也想对所有步入晚年的朋友说一句心里话:一定要学会享受生活!身体或许不再那么硬朗,但我们的精神却能永远生机勃发。人生到了这个阶段,更应该活出精彩,要珍惜当下,时刻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我现在每天都充满期待,期待把每一天都过得有滋有味、有意义。
  诸葛小希(39岁 昌邑市)
衰老不该是一场需要偷偷练习的考试

  父亲要带着母亲去北京看病,他们坚持不要我陪,说怕耽误我的工作。我拗不过,只得应允。临行前几天,我发现父亲并不忙着收拾行李,却总是戴着老花镜,捧着手机,眉头紧锁。走近一看,原来他在学习使用导航和打车软件。“我得赶紧学会,不能啥事都指望你。”父亲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屏幕上笨拙地划动,有时点错了地方,有时误关了程序,反反复复从头来过。我站在他身后,看他一遍遍问,一遍遍练习,不知该笑还是该哭。
   年轻人都是无师自通,衣食住行皆可通过一部手机解决,而老年人,却要在这方寸屏幕上,重新学习如何生存。这哪里是在学习使用导航,分明是在偷偷练习如何面对衰老,如何不成为子女的负担。父亲终于学会了,像个孩子似的兴奋地向我演示。我看着他的笑脸,心里泛起一阵酸楚。他本不必如此,本可以坦然让我同行,却偏要这样倔强地维持着作为父亲的尊严。
   这个时代跑得太快,把老人落在了后面。他们不是不想追,而是腿脚已经不利索了。我们是否应该放慢脚步,等等他们?或者至少,不要让他们觉得求助是件羞耻的事。
李俊海(63岁 昌邑市)
年龄只是一个数字

  我老了吗?我常常这样问自己。以前让我承认自己老,我都嗤之以鼻。可是不久前的一件事情,让我觉得自己确实是老了,起码从年龄上来说,我开始老了。
  那天有我一篇稿子要编发,编辑来电说要写一下简介,我不得不面对那个我不愿意面对的数字——63岁。除了年龄,身体的变化也在提醒我真的老了,白发、皱纹自然不必说,那次想抱起正在上二年级的孙子,发现体力下降,已经抱不动他了。好吧,我暂且先接受“不再年轻”四个字。
  嘿,老人,你可甘心?那时候啊,说着要把命途走成风景,而今竟连看风景的心思也失了,甚至对夏天里一场暴雨的盼望都不再如少年般浓盛。偶尔看到小孩子在雨中踏着水花,竟也是满足了。其实,面对衰老,自己虽有不服,心里也是早有铺垫的。譬如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譬如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不拖累儿女,譬如到年轻时想去的地方走走,譬如和儿孙们多聚聚……对我来说,年龄只是一个数字,日子还要安安稳稳、踏踏实实地过。
  都说念旧是老去的发卡,时光愈发拢不住的长发必要以旧物故人来梳理,不知这般年纪,这般感慨,算不算勉为新词,强登危楼。
周卿(49岁 高新区)
心里的火不熄,就能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前几天整理旧相册,翻到自己19岁时在海边拍的照片,浪花打湿裙摆,笑容里藏着整个夏天的热烈。如今对着镜子看自己,细纹爬上眼角,鬓角的白发不再深藏不露,而是明目张胆地显现在眼前,提醒着我青春已逝。闺蜜群里,有人晒孙子长牙的照片,有人发在凌晨赶方案的心情……儿子明年就要大学毕业,我现在只是在日复一日地买菜、刷剧。偶尔闺蜜聚会,说起“老了怎么办”,酒杯相碰的声音中总是带着叹息。
  我理想中的老年生活是不被困在带孙子和做家务的忙碌繁琐中,我想报个摄影班,背着相机去拍川西的雪山、江南的烟雨;想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给独居老人读报、陪孩子们画画;想在楼下饭馆找份轻松的兼职,听年轻人聊他们天马行空的梦想。
  我期待老了依然能活得热气腾腾。能和老伴手牵手压马路,像年轻时那样分享生活琐事;周末和孩子视频,听他们讲职场趣事;在身体还硬朗时,每年去一个没去过的地方,把远方变成脚下的路。
   当然,我更希望社会能看见老年人的需求:商场里的无障碍设施不仅为残障人士服务,也能照顾到腿脚不便的中老年人;体检项目更有适合老年人的个性化设置,而不是一刀切的“老年套餐”。人生不该有固定的模板,变老也可以是一场充满惊喜的旅程。我相信,只要心里的火不熄,六七十岁依然能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