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亭
华山与寿光,一个在陕西,屹立于关中平原、黄河西岸,有“西岳”之称;一个在山东,地处华北平原、渤海之滨,西望“东岳”。两地相隔近千公里,能扯上什么关系?笔者经实地考察及后期查证,得出这样的答案:华山与寿光都有仓颉文化。
去年国庆长假,全家自驾游,来到陕西华山风景区。景区内,无论山路旁、景点处,还是庙宇间、绝壁上,无处不在的摩崖石刻、碑牌匾额等,都以形形色色的汉字示人,展现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而汉字的创造者,正是文祖仓颉。
笔者在“学习强国”平台的《畅游中国》“陕西·华山”一期节目中,看到如此记述:“华山是汉字创造者仓颉的故里,他曾生活于华山脚下的白水县北塬镇杨武村,正是在这里,常仰观日月星辰之势,俯瞰山川脉络之象,旁观鸟兽虫鱼之迹,草木器具之形,才造出各种不同的象形汉字……”
提及仓颉,不得不说寿光。寿光又称圣城,“三圣”(文圣、农圣、盐圣)故里。作为土生土长的寿光人,当然更希望寿光是仓颉故里。我们姑且不去质疑和论证华山是仓颉故里的真实性,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因为仓颉,因为文字,把华山与寿光联系在了一起。
历经五千年的风霜雨雪,留存下来的有关仓颉的实证几乎不可寻,但这并不妨碍考古学家们的探索。寿光除了有“仓颉造字圣人猜”的美丽传说,有实物或文献记载可查的就有仓颉墓、仓颉台(藏书台)、仓颉祠、明嘉靖年间寿光知县王文瀚立仓颉墓碑、清乾隆年间寿光县令刘有成立《启秘亭落成诗吟志喜》碑、仓颉双井等。这座美丽的城市,城南有仓圣公园、仓颉塑像、仓颉纪念堂,城东有仓颉汉字艺术馆、仓颉书院、文圣书房,城中有圣城街道、仓圣社区、圣城中学,以及文圣街、圣城街,寿光市仓颉研究会连年在仓圣公园举办谷雨祭祀仓圣大典……仓颉元素在寿光遍地开花。
中国现代史研究领域的资深学者杨炳章教授在所著的《从北大到哈佛》中写道:“对于寿光这个地方,我也可以大肆吹嘘一番。比如南北朝时期有个淝水之战,那个王猛就是寿光人。寿光还有仓颉造字的故事,仓颉墓离寿光县城大约有二十里路……”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学勤认为:“中国的文字源远流长,传说为黄帝史官仓颉所造,这一传说的中心寿光地区,已证明是龙山文化的重要分布区域,后来又是周代纪国的都邑所在,起着很重要的历史作用。”
这位造字鼻祖究竟生于何地?葬于何方?历来颇有争议。据报道,在国内,有据可考的关于仓颉的遗迹有十二处,分布于山东、河南、陕西、江苏、浙江等地。存在即合理。不管仓颉故里到底在哪,寿光、华山抑或其他地方,可以肯定的是,它们都与仓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都在佐证、弘扬和传承仓颉文化,共同推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