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6版:光影记录

雨季不再来

(2025年06月30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周衍会

  初二那年,我迷上了武侠小说。课堂上,我也经常偷看,沉浸在刀光剑影的江湖世界里,无法自拔。很快,我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有一次,我和几个男生逃课,打算到校外的果园里玩耍。翻墙时,我一脚踩空,重重摔落在地,造成右脚踝骨折。在家休养了近三个月,我的伤才渐渐痊愈,但在阴雨天,骨折处还会隐隐作痛。
  转眼到了五月,看着窗外飘洒的细雨,我满心沮丧,心想反正回去也跟不上学习进度,不如留级算了。一天,百无聊赖的我被祖父叫去帮忙“打苫”。在我们那里,用麦秸草编草帘子叫“打苫”。这些麦秸草是去年割麦时挑选出的,秸秆粗壮、匀称,手工收割后晒干,再在石头上摔打脱粒,仔细摘去麦叶,留到农闲时用。每年开春,祖父都要打好多苫,这早已成了他的习惯。
  但我从没想到祖父会在麦收前打苫,就不解地嘟囔:“不是都准备好了吗,还打这么多苫干啥?”祖父看着我,笑了:“你懂啥,我估摸今年雨季会提前,说不定还有连阴天。前天我去地里看小麦,瞧见一群黄皮子大白天往西岭跑,河堤上蚂蚁忙着搬家,太反常了。还是早做准备好,免得到时候抓瞎。”我听了,只是撇撇嘴,压根就不信祖父的这些话。
  祖父浸湿麻绳,我搬来麦秸草,坐在小凳上负责递草。这活儿轻松,只需将草大致分均匀就可。打苫时,还可以听收音机,听评书或长篇小说连播,还有一首首动听的歌曲,如《橄榄树》《妈妈的吻》《酒干倘卖无》……在这美妙的声音中,打好的草苫在身后排了一溜儿,散发着潮润的清香。这次,祖父打的苫比往年多了不少。
  可到了麦收时节,雨季却迟迟没来。我家近十亩小麦,祖父用收割机一天就割完了,接着打捆,拉到场院,铡穗、晾晒、垛堆……看着场院上还有些发青的麦秸和堆起的麦穗垛,再想起祖父说的连阴天,大家都笑话祖父神经过敏。我因腿伤干不了重活,只能偶尔用木杈翻晒麦穗,抬头望着刺眼的太阳和万里无云的天空心想,这哪像要下雨的样子?后来,连祖父也开始怀疑自己,打算第二天找脱粒机打场。
  谁知,就在这时,雨来了。半夜,我睡得正香,祖父急急地叫醒我:“快起来,下雨了!”我睁开眼,一道闪电划破夜空,紧接着雷声隆隆。我急忙起身,套上衣服就往场院跑。场院上人影憧憧,乱成了一锅粥。我抓起三股木杈,叉起草苫往麦垛上盖,母亲则在一旁用麻绳拴上砖头压紧。多亏祖父有先见之明,打的苫足够多,所有麦垛都被盖得严严实实。刚盖好,大雨便倾盆而下。
  雨断断续续下了五六天,许多人家的小麦因没晒干或被雨淋湿,发了芽,霉烂了。而我家的小麦安然无恙。脱粒后,金灿灿的麦粒堆在场院中间,像一座小山。祖父坐在地上,抽着旱烟袋,轻轻拍着我的肩头,笑着说:“这下信了吧,不早做准备,哪有这么多麦子。对了,有个词儿叫啥来着……”他满怀期待地看着我。
  我懵懂地摇了摇头。祖父沉默片刻,轻声对我说:“麦假结束就回学校吧,腿好了,该用功读书了。”看着祖父慈祥的面庞,我若有所悟,点了点头。
  回到学校后,我仿佛变了一个人,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初中毕业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师范学校。生命中的雨季在那个夏天提前结束了,此后的日子,我的心中一直阳光明媚,温暖如春。
  后来,在读书时读到“未雨绸缪”这个词时,我的心一动,立马想起当年祖父问我话时的神情。或许祖父当时并非刻意为之,但我始终相信,那是他对我用心良苦的爱和教诲,让我终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