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十笏园、偶园等古建筑群的修缮循序渐进地进行。对十笏园古建遗址的保护,从古至今一直持续着。如今,修缮后的十笏园古建筑群占地面积达10400平方米。同济遗产保护团队对青州历史文化名城重建项目坚持了20年的陪伴式、渐进式规划。
修缮十笏园建筑群
招募非遗项目入驻
十笏园,不仅是一处园林,更是文化传承的典范。
关于十笏园的得来以及建设方法,丁善宝在写的《十笏园记》中有着详细的叙述:
“光绪乙西孟秋,余得郭氏废宅于舍西,实前明胡四节先生之故居也。前有厅室,后有复室,俱颓败不可收拾。中有楼三楹,独屹立无恙。爰葺而新之,题曰砚香楼,为藏书之所。素有濂溪之好因汰其废厅为池,置亭其上,曰四照、曰漪岚、曰小沧浪、曰稳如舟,更筑小西楼,题曰春雨楼,下绕以回廊,架平桥,通其曲折。”
这处古建转到丁善宝手里时,已经破败不堪,幸亏他及时修复和保护。
1978年,十笏园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陈从周勘察古建,来到十笏园考察。1983年,陈从周再次来到潍坊十笏园,拍照留存资料,提出修复建议。1988年,国务院公布十笏园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山东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在对丁氏民居进行修缮时,在账房的右侧发现了一处地下金库。2003年,潍坊市委、市政府决定依托十笏园建设仿古文化街区,重现潍坊历史风貌,十笏园历史文化街区由此形成。2007年,潍坊市政府批准成立潍坊十笏园博物馆,馆址就设在十笏园内。
潍坊十笏园博物馆负责人介绍,这些年十笏园维护时坚持“修旧如旧”原则,注重保护历史传统风貌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从2023年起,潍坊十笏园古建筑群(一期)修缮保护工程开始施工,目前该工程已完工。十笏园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修缮过程需格外谨慎,注重文物的发现与保护。
有一年夏天,施工人员在修建十笏园外围截水沟时,于西南角发现了关侯庙巷入口牌坊的东侧石座,十笏园博物馆立即与施工方采取措施,如今该石座已得到妥善保护并进行展示。
修缮后的十笏园古建筑群还包括丁氏民居、关侯庙和东汉北海相孔融的祠堂,总占地面积达10400平方米。
如今,十笏园内的古建筑已按照保留下的图纸严格恢复,特色景点主要有:四照亭、九曲桥、稳如舟亭、漪岚亭、十笏草堂、小沧浪亭、游廊、龙墙及郑板桥、金农等书画家的真迹碑刻,民居、民俗、生活起居展馆等。
近年来,潍坊十笏园博物馆积极打造非遗聚集区,推进非遗入景区,促进文旅深度融合。2023年招募砸铜、刺绣、核雕、茶艺、微雕五个非遗项目入驻,并设专属展区,传承非遗。2024年,十笏园参与“2024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潍坊活动年”,与韩国安东美术馆交流砸铜、风筝、锔艺等非遗项目。
专家团队保护古城 量身定制修复方案
从偶园开始,青州市对古建园林的保护步步提升,从保护一个园林到保护一个街区,到保护一个古城,范围扩大,力度增强,规划升级。
自2004年,以陈从周的学生阮仪三教授领衔的同济遗产保护团队,受邀进驻青州,对青州历史文化名城重建项目坚持20年的陪伴式、渐进式规划。
同济团队先后编制了两版《青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了北关、东关和偶园三片历史文化街区,明确了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陆续编制了《青州古城保护与修复建设概念性总体规划》《偶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东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北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偶园文保单位保护规划》《青州市历史文化街区民居保护改造导则》等专项规划。对青州的历史文化名城怎么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内历史文化遗产如何保护,都有了科学有效的指导。
自2012年开始,青州市先后对古城偶园历史文化街区的主要街巷进行市政设施、民居和沿街房屋改造,对多处文物保护单位及重要历史建筑、传统民居、标志性建筑物进行修缮。由此,街区文化内涵得到深入挖掘,居民生活环境、商户经营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古城保护是活化的保护,古城居民是认可的。
青州市偶园历史文化街区内,除了有众多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还有众多传统风貌建筑和一般民居。规划团队研究民居的保护等级、建筑风貌、建造年代和保存现状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或保护、或修缮、或改善、或保留、或整治、或改造,哪种合适就用哪种方式。
青州市偶园历史文化街区组建的驻地保护修复设计师队伍,量身定制了建筑保护修复方案,对6条历史街巷两侧建筑进行了详尽的实地调查,建立了建筑现状资料和测绘档案,充分考虑群众对建筑用途和风貌的诉求,分户研究“一户一案”。这就有了百变的样貌,不会千篇一律。
同济团队全面收集了街区砖雕、木雕、石雕等传统建筑构件,研究其地域特点、营造技艺和文化符号,归纳总结了159件图样,形成了《青州古建筑传统纹饰》图册,量身定制完成了750户房屋保护修复方案。这精细提炼营建的,就是纯粹的青州民居、青州古建、青州古城。
为进一步加强在修缮过程中突出青州地域建筑特色,青州古城保护修复建设指挥部根据保护规划要求和导则相关规定出台了《偶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民居保护改造实施细则(试行)》,从2013年开始指导偶园历史文化街区沿街立面改造、历史建筑修缮、民居改造等保护与改造工作。
2013年,青州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走在古街上,古建之美随时冲击着游客的视觉。传统山墙屋脊,在街区的上空延绵,呈现着古意十足的天际线。砖雕、石雕、木雕自然融入了街巷民居的墙面、院落,寓意吉祥。
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却是静水流深,隐含着陈从周、阮仪三等建筑园林名家一如既往的严格的审美品质。
陈从周当年为名园做补笔的含金量如今还在上升,陈从周保护古城风物、重现古城风采的愿望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本期图片由崔斌、张雯提供
本期参考资料:《说园》《园林大师陈从周》《阮仪三忆恩师陈从周》《一肩行李鲁中程》《中国园林鉴赏辞典》《忆我的父亲陈从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