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光影记录

09版:陈从周与潍坊古建园林

10版:陈从周与潍坊古建园林

11版:陈从周与潍坊古建园林

12版:陈从周与潍坊古建园林

13版:陈从周与潍坊古建园林

14版:陈从周与潍坊古建园林

15版:陈从周与潍坊古建园林

16版:陈从周与潍坊古建园林

再见十笏园 拍照留细节

(2025年06月13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笏园的水石风景
  《一肩行李鲁中程》
  十笏园是潍坊市区园林中最著名、仅存的一座古园林。陈从周在1981年看过此园后,在1983年故地重游,拍摄园林景物,他点评十笏园:“北国小园,能饶水石之胜者,以此为最。”十笏园将南北方建筑艺术巧妙结合,尽得天地自然山水之灵性。
两年之后再次探园 故地重游拍摄园景
  潍坊,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和历史上著名的手工业城市,自古有“南苏州、北潍县”之称。据《潍县志稿》等记载,明清时期,这里名人辈出、文风鼎盛、商业繁荣,私人园林灿若星辰,曾经拥有过16座私家园林,如莲池别墅、复园、叠石山馆、丁家花园、颐园、绿野斋、黄叶楼、易园、齐氏园、绿萝山庄、南园、柏园、杨家别墅、艮园、半亩园等等,如今多已破败。
  位于潍城区的十笏园,保存至今。它是潍坊园林中最著名的一座,也是目前仅存的一座。
  陈从周在《说园·四》中说:“一年漫游,触景殊多,情随事迁,遂有所感,试以管见论之,见仁见智,各取所需。”其在文中提到苏州、杭州、同里、济南、潍坊、南京,说到了西湖、珍珠泉、十笏园、泰山、燕子矶、栖霞寺,所到之地,一一记录。
  陈从周在1981年春应邀去淄博勘察古建和开会的时候,顺便来潍坊看了十笏园。1983年,他第二次来十笏园。
  陈从周的《一肩行李鲁中程》记述了1983年5月、6月的潍坊之行:“事隔已二年,朋友们见面时还谈起此事。尤其我进入十笏园时,那位博物馆的薛慰慰小同志,她还认识我,一见面就出来招待,又被馆中同仁拉着做了半天郑板桥,十笏园我旧游之地,这次来专门为摄园景的,留恋竟夕,待夕阳西下,依依而别。
  管理者问我此园如何评价,我用我当年咏此湖的二句诗“亭台虽小情无限,别有缠绵水石间”。如果能解此情景消息,不难写得好说明书了,大家含笑而别,深巷归程,何日再赋重来。”
园林大师书中盛赞 北国小园水石为最
  陈从周在其著作《说园》中点评十笏园:“北国小园,能饶水石之胜者,以此为最。”
  这文字来自《说园·四》。陈从周说:“潍坊十笏园,园甚小,故以十笏名之。清水一池,山廊围之,轩榭浮波,极轻灵有致。”他在第一次游十笏园时作诗:“老去江湖兴未阑,园林佳处说般般;亭台虽小情无限,别有缠绵水石间。”
  十笏园占地非常小,时人喻之为“十个笏板”,就像官员上朝时手持的笏板一样。故得名“十笏园”。十笏园占地虽小,起居日用、生活休闲的各类建筑设施却一应俱全。园内有楼、台、亭、榭、书斋、客房等建筑34处,房间67间。园内家庭日常生活的厅堂室屋及文房斋馆、什物作坊、庭院雕塑、花圃桥廊、微景奇石等无不俱全。
  十笏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初为刑部侍郎胡邦佐的故宅,清代河南彰德府知府陈兆鸾、直隶布政使郭熊飞等人曾先后在此居住。
  清光绪十一年(1885),潍县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买,保留一处楼宇,其余房舍拆除重建扩建,仅用8个月就将此园建成。丁善宝起草刻石的《十笏园记》,形象地勾画出十笏园的整体布局,展示出山、水、楼、台、亭、榭俱全的蓝图。从重建之初,主人已经以小园谋大局。
  陈从周主编的《中国园林鉴赏辞典》私家园林概述中也讲到:“小”对建造园林是不利的,然是宅旁园还是山水园,私家园林一般均占地较少。而古代造园家却能自如地掌握艺术创作的辩证法原则,化不利为有利,在“小”字上做文章,精心设计和布置,在有限的范围内创造出无限的景色来,做到小中见大。有时还以小为荣,如苏州的壶园、残粒园,南京的芥子园,北京的半亩园,潍坊的十笏园,皆以小著称。
  古典园林在较小范围内表现出大千世界的美景,就更重视“以一当十”的艺术原则。园中景物,无论是山水造景,还是亭、台、廊、桥,均以小巧为上,以能入画者为佳,其立基定位、排列布置,都要反复锤炼,以收到笔愈少气愈壮、景愈简意愈浓的艺术效果。这是文人私家园林艺术创作的第一个特点。
丁善宝之设计风格
南北兼具巧妙结合

  陈从周在第二次考察十笏园时,主要为园林拍细节照。
  这座园林是主人丁善宝与几位友人共同设计的。重建十笏园之初,主人丁善宝饱览南北名园,力图建成一座将南北方建筑艺术巧妙结合的园林。十笏园因此表现为南北兼具、呈现浓郁江南园林气息的风格:
  虽有轴线,不对称。中轴上分南庭院、中山水、北庭院的格局。又是南北两院夹一庭的形式。中轴上由南到北分别为十笏草堂、院门、岛石、四照亭、院门、砚香楼。南院以十笏草堂为倒座(即坐南朝北)主厅,左右出耳房。耳房间数、大小不一,以此打破严格对称。北院是以砚香楼为主厅,左右出耳房,再配以厢房。但是,东厢一层,西厢二层。东耳两间,西耳一间。
  南北形态,都存在。园林建筑的梁架用了斗拱、翼角起翘较为平缓,装饰风格较为浑厚,这些都是北方园林的典型特征。像四照亭这样的水榭,也用了一斗三升,不能不说是受了北方园林的影响。但是,在栏杆做法上,还是尽量做得低矮、轻盈,倒是有几分江南风味。
  堆山理水,江南味。池岸的进退、驳石的堆叠与江南园林无异。东山的耸秀,孤石的玲珑;亭楼的高居,廊舫的依水,都是江南园林的格局。但是这山水格局是统一在轴线格局之下。
  在江南园林中,在乎花草树木的布局。不同的花草树木在不同季节展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气息,从而营造出不同的意境和氛围。十笏园里面,在春季,会有盛开的腊梅、丁香、桃花、樱花、杏花等花卉,春意盎然;在夏季,则会有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让人感受到清凉舒适的感觉。秋冬也是如此。
  这正是十笏园的过人之处,十笏之地,尽得天地自然山水之灵性。北方的园林仿江南园林的不少,但能如十笏园保留这么完整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