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三春晖母亲节特别报道

08版:光影记录

09版:王尽美在省立一师

10版:王尽美在省立一师

11版:王尽美在省立一师

12-13版:王尽美在省立一师

14版:王尽美在省立一师

15版:王尽美在省立一师

16版:王尽美在省立一师

一大归来志更坚 开启山东革命新篇章

(2025年05月09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尽美在王乐平推荐下,与邓恩铭等人一起创建了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参加了中共一大,坚定了他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为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革命工作,他建立了济南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研究与传播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就像一股春风,很快吹遍齐鲁大地,有力地促进了山东革命运动的蓬勃开展。
与上海党组织取得联系 创建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0年2月的一个凌晨,一辆骡车正缓慢行进在北京通往天津的途中。陈独秀与李大钊装扮成商人坐在车里,他们不顾天气的寒冷,热烈地讨论着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的问题,约定分别在上海和北京共同行动,建立党组织,这就是历史上“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佳话。
  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两个月后,李大钊在北京也建立了党组织,他们南北呼应,向全国各地的有志之士发出建党邀请。
  关于山东建党的人选,陈独秀首先想到王乐平,他与王乐平在五四运动时就相识,后来王乐平开办齐鲁书社,又与他主办的新青年杂志社有着业务联系。王乐平不仅在山东政界、教育界有着很高威望,身边还聚集了一批优秀青年,具有得天独厚的建党优势。
  王乐平并没有接受邀请,他推荐王尽美与邓恩铭在济南建党。
  在王乐平引荐下,王尽美他们很快与上海的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开始积极准备建党事宜。不久,北京的党组织分别派张国焘、罗章龙、刘仁静等人前来指导。
  1920年秋,以维经斯基为代表的共产国际工作组成员杨明斋回家乡平度时路过济南,专门会见了王尽美、邓恩铭等人,对创建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进行了指导。
  经过多方共同努力,1921年春,王尽美与邓恩铭、王翔千等人在济南发起创建共产党的早期组织,这也是山东最早的共产党组织。
出席中共一大 与各代表畅谈交流
  1921年6月,刚放暑假不久,王尽美收到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寄来的信函,邀请他与邓恩铭参加中共一大。二人于月底动身前去上海参会。
  他们按联系地址找到了法租界白尔路389号(今太仓路127号)的博文女校,接待他们的是王会悟。在放暑假之前,王会悟预付了两个月的租金,以“北京大学暑期旅行团”的名义,租下博文女校的二楼。
  博文女校与设在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李公馆的一大开会地点相邻,代表们住在这里出入很方便。
  女校二楼有两间临街的房间,王尽美与邓恩铭被安排在西面那间。住在这里的代表还有长沙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武汉代表董必武、陈潭秋,北京代表张国焘、刘仁静等。毛泽东就住在王尽美隔壁。
  王尽美与邓恩铭趁尚未开会之机,拜会各位代表。他俩在房间里、餐桌上、校园内,利用一切机会请教,与他们畅谈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二人虚心好学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给代表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尽美走进毛泽东的房间,两人一见如故,紧紧握着手,像久违的老友。
  他们都是从乡村走出来的农家子弟,都怀着教育救国的抱负,一个来自芙蓉之国,一个来自孔孟之乡;一个从韶山冲走向长沙,一个从大北杏村走向济南;一个在湘江畔读湖南省立一师,一个在黄河之滨读山东省立一师;一个发起成立新民学会,一个发起成立励新学会;一个在《湘江评论》上号召“民众大联合”,一个在《泺源新刊》上呼吁乡村教育改革。
  他们虽然一个生长在长江之南,一个生长在长江以北,但是救国拯民的共同目标,让他们不远千里相聚于上海。
  1921年7月23日晚8时,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了大会开幕式,他们代表共产国际向大会的召开表示了热烈祝贺,马林还介绍了共产国际的情况。
  随后,在张国焘的主持下,代表们拟定了会议议程。
  在24日举行的第二次会议上,代表们相继汇报了各地党组织成立以来进行的工作,王尽美简要汇报了山东在建党、开展工运、宣传马克思主义等方面所做的工作。
  25日、26日休会,王尽美又趁机拜会了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等代表,在建党、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人运动等几个方面,与他们进行了深入探讨。
  7月30日晚,大会进行之时,突然一个陌生中年男子不顾王会悟的阻拦,强行闯了进来。当他看到参会代表时,忙借口走错门,随即溜走了。与会代表高度警觉,马林当机立断,停止开会,让各位代表迅速离开会场。
  会议改在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召开。
  大会最后确定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了党中央领导机构。
  在中共一大胜利闭幕当晚,王尽美伫立在嘉兴南湖湖畔,望着沉沉暮霭中的点点渔火,心潮澎湃,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他坚定地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了终生的信仰和奋斗的目标。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也开启了王尽美人生的崭新篇章。中共一大后,王尽美改名励志,把自己的名字由王瑞俊改为王尽美。他在写给族兄王庆增的信中说,他终于找到了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只有共产主义才是全世界尽善尽美的伟大事业。信中还附有一首诗:“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潍水泥沙统入海,乔有麓下看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