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三春晖母亲节特别报道

08版:光影记录

09版:王尽美在省立一师

10版:王尽美在省立一师

11版:王尽美在省立一师

12-13版:王尽美在省立一师

14版:王尽美在省立一师

15版:王尽美在省立一师

16版:王尽美在省立一师

组织集会游行一心救国

(2025年05月09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巴黎和会要把青岛割让给日本的消息震惊全国,王尽美开始积极投身五四运动,成为社会进步活动的组织者和带头人。不久,他领导一师学生罢课,以期改变学校陈腐的教育制度与教学方法。但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他意识到:只有改变整个社会制度,教育体制改革才能彻底实现。
预科结束找不到方向 被王乐平一席话惊醒
  不知不觉,预科班就要结束了。
  王尽美望着窗外明媚的春光,不禁有些怅然若失:近一年里,每天上七八个小时的课,新式教育的方法以及如何去培养应对环境的能力和创新的教育精神等,却毫无触及。这与乡下学堂的学习方式又有什么区别?他开始对学校的教育制度产生怀疑,陷入了苦恼与迷茫。有一天,他去找时任山东省议会秘书长的王乐平寻求开导。王乐平是王尽美的同乡,又是他的良师益友。
  此时,在不久之前召开的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非但没获得应得的胜利果实,反而要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王乐平正以山东议员的身份奔走疾呼于济南、上海、北京各地,积极争取对收回山东主权斗争的声援。在他的影响下,1919年2月5日,山东旅京人士组织了外交后援会;2月16日,山东省议会又致电北洋政府,抗议日本的无理行径,要求取消“中日密约”;4月20日,山东各界万余人在济南召开国民请愿大会,要求北洋政府力争国权、拒签和约。
  正当为收回青岛积极奔走、多方努力时,王乐平忽然从5月1日的《大陆报》上看到“政府接巴黎中国代表团来电,谓关于索还胶州(青岛)租借之对日外交战争,业已失败”的消息,他无比愤慨。
  正在这时,王尽美来了,见王乐平铁青着脸,一脸怒气,就问怎么回事。王乐平没有回答,把《大陆报》拿给他,悲愤地说:“我们被外国列强出卖了,日本要吞噬我们的青岛!”王尽美看完报纸,怒不可遏地举起拳头高喊道:“宁为玉碎,勿为瓦全!我们要誓死捍卫青岛!绝不能让它落入日本人手中。”
  王乐平坚定地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国亡无日,我们要联合四万万同胞誓死图之!”王尽美激动地问:“我现在能做什么?”“当务之急,要让更多的人马上知道这个不幸的消息,立马行动起来,阻止北洋政府在和约上签字,取消‘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王乐平的话就像一声惊雷,把王尽美惊醒了。
反对签定丧权辱国条约 展现组织宣传才能
  1919年5月4日,北京13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为抗议北洋政府将在丧权辱国的《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在天安门前举行了游行示威,火烧赵家楼,痛打卖国贼章宗祥,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当王尽美听到北洋政府对学生运动进行镇压、逮捕了32名学生的消息后,他悲愤地对王志坚说:“面对强权与独裁,我忽然感到读书并不能救国,只有敢于进行斗争,国家才会有希望。”
  他时常到王乐平处打听五四运动的最新进展,随时把消息传播给学校师生。5月7日,山东暨济南各界62个团体3.5万人,在山东省议会举行山东各界国耻纪念会。随之,济南及山东其他地区各界各团体纷纷举行集会、示威游行和罢课、罢市、罢工、抵制日货斗争。
  王尽美被推选为一师北园分校的学生代表,带领同学早出晚归,参加集会、游行、罢课,在街头开展宣传。他穿着校服,胸前斜披着写有“还我河山”的白布条,在人群中挥动着手臂,声泪俱下地向民众呼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凡是有血性的爱国人士,都应当奋起救国,誓死力争!”
  在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声讨中,在革命群众强大的压力下,中国代表团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五四运动取得了胜利。
  王尽美由于在五四运动中崭露出组织才能和宣传才能,被选为山东大专、中学的学生联合会负责人之一。他不仅是省立一师的青年活动分子,并且成为社会进步活动的组织者和带头人。
领导一师罢课闹学潮
想要改变教育制度

  1919年的暑假过后,王尽美升入省立一师本科第十一班。
  他觉得省立一师相比于北园分校,除了校舍面积大了,学习课程多了,并没有其他变化,他每天还是埋在讲义堆里学习,日复一日。本想经过五四运动浪潮的洗礼,学校那些陈旧腐朽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会有所改观,可是随着新学期开始,他彻底失望了。为了改变一师的教育制度与教育方法,王尽美与王志坚商议:“既然一师的教育制度已经腐朽,为什么不让洪流把它冲垮。我们应该让一师再经受一次五四浪潮的洗礼!”
  王志坚受到王尽美的鼓励,激动地说:“对,我们就要再发动一次像五四那样的学生运动!”
  他们分头去召集邓恩铭、王象午、王甡琳、赵明宇等人,在王翔千居处集合,提出了这个想法。
  王翔千第一个表示支持:“教育体制的腐朽不仅存在于一师,还存在于一中、育英、正谊等所有的山东学校,山东教育的黑暗已是不争的事实。虽然许多有识之士企图去改变它,但都是隔靴搔痒,没有实质的变化。”王象午说:“要改革教育体制,就要像对待恶疮一样,非得用极其锋利的刀子将那腐烂的肉全部割去不可。如果只是动动皮毛,是不成的。”王志坚说:“因此,我们就要用五四那样的浪潮去荡涤它。”
  经过一番讨论,大家决定用罢课的方式逼迫校方同意改革教育体制。
  王尽美回到学校,立马写好了《罢课乃求学之好机会》,这篇罢课宣言发出后,全校学生闻风而动,很快,一师本部、二部1000多名学生举行了罢课,随后走向大街游行示威,并到教育厅请愿。济南各校的学生、市学联、社会团体和学生家长纷纷声援。经过一个多星期的罢课与游行示威,反动当局撤换了一师的校长,辞退了一些迂腐的教师。
  新校长上任后,表面上征求民意,采取了一些改良举措,但教学方式与教育制度依然没有根本改变。
  王尽美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体制改革并不是撤换几个校长就能做到的,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只有改变整个社会制度才能彻底改变。他开始放弃教育救国的幻想,努力从十月革命以及马列主义那里寻求救国的答案。
  经过五四运动与一师罢课的洗礼,王尽美逐渐成为青年人的榜样,开始从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成长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进步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