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尊心过强怎么办?过于敏感怎么办?如何提升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孩子缺乏自信心怎么办……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更需要用心呵护,正确引导。在潍坊市教育局组织编写的《潍坊市家校社共育30问(中学篇)》中,对孩子可能出现的一些心理症结进行了梳理,并给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家长可以用作参考。
┬本报记者 赵春晖 整理
孩子自尊心过强怎么办
孩子自尊心强、争强好胜,并不是坏事,但需要有个度,当自尊心在合理范围内时,能成为孩子积极进取的强大动力。孩子会努力追求卓越,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力求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然而,一旦过度,就可能引发诸多问题。比如在与同伴相处时,可能因无法接受失败而产生嫉妒心理,对他人的成功心怀不满,破坏原本和谐的人际关系;在面对挫折时,强烈的自尊心会让孩子难以承受失败的打击,陷入自我怀疑与沮丧的深渊,甚至可能一蹶不振,丧失继续前行的勇气。以下是家长培养孩子适度自尊的一些有效方法:
一是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选择。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一些适合孩子参与决策的事情,比如周末的活动安排、家庭聚会时孩子穿什么衣服等,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聆听孩子的理由,并在合理的情况下采纳意见,这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个体,从而建立起良好的自我认知。
二是为孩子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并提供积极、真实的反馈。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心。关注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在孩子完成一项任务或者克服一个困难时,强调其付出的努力,避免过度表扬和虚假夸赞。如果孩子的表现确实不太好,家长可以先肯定部分优点,再指出需改进的地方。
三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受挫意识。家长可以多运用名人故事和生活实例,让孩子懂得人生受到挫折就如自然界的风雨一样,不可避免,让孩子把受到的挫折当作进步的阶梯和磨练意志的机会。在孩子面对失败时,家长应着重强调努力的作用,帮助孩子合理归因,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客观看待不足并引导孩子自我反思,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增长智慧。
四是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家长自己在面对批评或者失败时,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让孩子看到即使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也可以正确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并积极应对。在和他人交往中,家长要尊重他人。孩子会通过观察家长的行为,学习到如何尊重他人并且维护自己的尊严。
孩子渴望被尊重,被家长和老师尊重、同学尊重,所以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挫折时,家长一定要从正面积极引导,并做具体帮助。
孩子过于敏感怎么办
一般来说,过于敏感的孩子,对于别人根本不在意的事情却格外在意,同样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都会从消极的方面去想象,敏感多疑,心理较脆弱。那孩子过于敏感怎么办?在此,给家长提几点建议:
家长可以利用假期多带孩子外出旅游,可以去名山大川登高,也可以去海边看看大海。这些地方可以磨练孩子的意志,强健体魄,开阔孩子的视野和胸怀。看得多了,心情自然就豁达一些,开朗一些。
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尽量少批评。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孩子都有获得成功的渴求,也都有争取成功的潜能。如果孩子在学习中能不断享受到成功的体验,就能避免产生消极的自我暗示,提高学习自信心,挖掘自身潜能,从而实现良性循环。所以,作为家长,孩子有事情做得好就要及时鼓励,使其树立坚定的信心。
还有的孩子太要强,自尊心太强,所以对于输、做不好、出错、批评都不能接受,过于敏感。对于自尊心强的孩子家长尽量不要过多批评,客观指出错误,点到为止即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家长还要引导孩子认识到犯错误在所难免,不必过多纠结于错误本身,只要认识到错误并及时改正就是好的,让孩子知道犯错误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并不是自己不够好,鼓励孩子坦然地面对错误和自身的不足。
如何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
现在很多孩子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一旦遇到小小的不如意,就手足无措、心慌意乱,一碰到点问题,就习惯于求助父母和老师。那么,该怎样教育孩子面对挫折呢?
首先适当地给予安慰,帮助孩子渡过难关。孩子遇到挫折时,心理上常常觉得孤单无助,这时家长若给予情感上的关怀就会使其心态趋于稳定,增强战胜挫折的信心,最忌讳的是用冷言冷语打击孩子。当然,安慰的话也要有讲究,共情的同时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战胜困难,而不是推卸责任。家长平时应多关注孩子的情况,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孩子身上出现的新问题。
其次帮孩子调整心态,坚定战胜失败的信心。虽然人人都会遇到挫折,可是如何看待挫折,人和人之间却有天壤之别。有的人在面对挫折时,情绪更加激昂,有的人则会情绪低落,一蹶不振。应该教育孩子以积极的心态战胜挫折,给孩子讲述“失败而不失志”的道理。
此外,家长还要让孩子经历挫折,从中获取经验,不要包办一切。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都愿意帮助孩子取得成功,害怕孩子失败,一看到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就沉不住气,急于伸手帮忙。这样,只能使孩子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遇到挫折和困难就退缩,不能自主解决问题。
孩子缺乏自信心怎么办
许多孩子缺乏自信心,瞧不起自己,总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无法赶上他人。有的回答问题时畏畏缩缩、不敢发言;有的在公共场合,胆小怕事;有的面对困难时,停滞不前……这些都是缺乏自信的表现。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孩子身心的发展,助长了孩子的畏难情绪。家长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
一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激励孩子树立自信心。家长须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真诚且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二是要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挖苦。鼓励、赞扬对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是很有益的。对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情,家长都要采取信赖、欣赏的态度,只说鼓励话,不说泄气话,更不说抱怨挖苦的话。
三是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和建议,这也是培养孩子自信心最重要的一点。倾听孩子的想法和建议,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面临的问题,能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潜力,有成就感。当家长花时间去倾听时,孩子会认为家长很在乎他的看法。当然,家长要尽可能与孩子保持平等。
四是让孩子感到自己有能力干一些事情。除了采纳孩子的建议外,还可引导孩子做对家庭、对别人有益的事,哪怕只是种种花草,买买东西。
五是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六是激励孩子做某种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家长要从日常生活入手,适时、适宜地提出对孩子力所能及或稍微克服困难就获得成功的要求,给予其独立锻炼的机会,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建立真正的自信心。
七是孩子失败伤心难过时,家长要主动关注、亲近孩子,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并鼓励孩子通过努力来弥补弱点以获得自信。
八是家长自身要表现得非常自信。孩子会像读一本书一样“读”成年人,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