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常方方
那是一场襁褓中的告别,当年高治梅只有两个月大,父亲要去参军,母亲抱着襁褓中的她哭着送别,没想到这竟是最后一面。父亲离开时她还是个襁褓中的婴儿,如今她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父亲虽然离开了,但他一直在我的心里。”3月9日,高治梅说。
前段时间,一直帮烈士寻亲的志愿者王帅康接到河南省永城市淮海战役陈官庄烈士陵园工作人员的求助,为安葬在那里的诸城籍烈士高北平寻找家人。接到求助后,王帅康来到潍坊市烈士陵园,与工作人员经过一天的查找,对比了一万多名烈士信息,发现诸城并没有名叫高北平的烈士,但是发现有一位诸城籍的高伯平烈士,并且记载的部队信息、牺牲时间等信息都与河南省永城市淮海战役陈官庄烈士陵园中的高北平烈士完全一致。
随后,王帅康又与诸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并再次确定高伯平烈士便是河南省永城市淮海战役陈官庄烈士陵园中安葬的高北平烈士。他通过诸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终于联系到烈士的女儿高治梅。
近日,王帅康与诸城市恒集社会公益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孙燕兵、王美丽等人,一起来到诸城市百尺河镇龙池子村高治梅的家中。看到志愿者们带来的墓碑照片等材料,78岁的高治梅泣不成声。
高治梅回忆,父亲参军时她才两个月大,母亲一个人将她拉扯大,吃了很多苦。父亲身材高大魁梧,母亲总是跟她说起父亲,也总是盼着父亲能回家。直到收到了父亲的烈士证,母亲才知道父亲牺牲了。“母亲很要强,从小教育我要好好读书报效国家,不能让父亲失望。”高治梅说,长大后的她没有辜负母亲的嘱托,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还时常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高治梅称,父亲名字为高伯平,家中烈士证上写的也是高伯平。“之前老家人常把伯念成bei,所以安葬地写成了高北平。”高治梅说。
根据潍坊市烈士陵园记载,高伯平烈士,1927年出生,1947年参军,1948年12月牺牲,生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1师3团战士。
“家里没有父亲的任何照片,这些年一直也不知道父亲葬在哪里。父亲离开的时候我太小了,这么多年我只能想象父亲的模样。”高治梅说。
得知烈士生前没有留下影像资料,王帅康表示,会找人根据烈士女儿的样貌,还原烈士生前的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