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斌
“妈,我没带家里的钥匙。”
“你去小饭桌,我跟吴老师都说好了,你快过去。”
“我累了!不想去。”
“快点过去!我没时间给你送钥匙,不说了啊……”
邻居家的大男孩今年读初一,因为忘记带钥匙,借了我妻子的手机给他妈妈打电话。电话挂断后,男孩把手机交还到妻子手中,无奈地叹了口气,脸上满是疲惫。我们两家虽然是邻居,但彼此并不熟悉。妻子关上门,还是不放心,于是透过猫眼望向外面。出人意料的一幕出现了:男孩并没有去小饭桌,而是慢慢屈身坐下,从口袋中掏出了一部手机!
妻子轻声将刚才发生的事情讲给我听,我们俩都感到疑惑不解。为什么这孩子明明兜里装有手机,还要借手机打这通电话?他为什么不听妈妈的话,去小饭桌找吴老师?
带着不解,妻子再次通过猫眼向外望,只见男孩的手指快速在手机屏上划动着,脸上的愁容渐渐消散,露出灿烂的笑容。忽然,一阵轻微的声响传来,这层的电梯门缓缓打开,男孩一惊,慌忙将手机藏进衣服口袋,并迅速起身站直,紧张地盯着电梯。可能是有人按错了楼层,并没有人从电梯里出来。
见不是妈妈,男孩又安坐下来,掏出手机继续看。可这部电梯今天好像热衷于与男孩开玩笑,竟然又一次停留在这一层,他也又藏了一次手机,所幸出来的人不是他所“惧怕”的妈妈。可能是受不了这般“惊吓”,男孩好像放弃了抵抗,乘电梯下了楼。
妻子将刚才发生的事情全都告诉了我,我们推测这孩子可能是去小饭桌了,抑或换个安全的地方刷手机?
这孩子大概真的感到累了,刷手机的那些时刻,仿佛是“偷”来的惬意时分,迷人又充满刺激。
我俩从家门口移步,转头望见儿子正在书桌前捧着一本书认真阅读,很是欣慰。没想到凑近一瞧,他手中竟是漫画书。我刚要上前质问,妻子一把拉住我,笑着说:“写了这么久,让他休息一会儿吧。这孩子也在偷时间舒缓心情,你看他现在多开心。”
我默许了。
“妈,我马上就预习课文,刚才放松了一下。”
“好的!”
也不知道儿子是不是听到了我和妻的谈话,他大声跟妻说着。
其实,有些孩子犹如机灵的小松鼠,趁父母不关注时,偶尔在学习的森林里偷懒一会儿。父母不必过分计较与担心,应给予孩子们适当的偷闲时光,于他们、于自己,皆可为惬意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