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赵春晖
1月10日,潍坊日报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联合潍城区实验小学组织开展“织梦潍坊·探寻潍坊纺织文化”活动。当天,小记者和同学们走进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开启了一场充满趣味的纺织文化之旅。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拥有国家级服装服饰类生产性实训基地,该基地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有纺织博物馆、国家纺织面料馆潍坊馆、服装制版技术服务协同中心、黄河流域传统服饰文化创新协同中心、纺织服装智能织造工业4.0数字化车间、霓裳服饰文化长廊等多个纺织文化与智能科技相融的教学和科研基地。该基地聚焦纺织服装类非遗文化传承和纺织服装智能制造生产,开展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是潍坊市中小学研学中心、全国纺织服装科普基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大家参观了黄河流域传统服饰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的皮革时尚设计工作室。在这里,小记者和同学们亲身体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刻制作技艺,感受工作人员用创意巧思将一块平平无奇的皮革变成一件艺术品的神奇过程。
随后,大家参观了染缬工作室,该工作室成立于2019年,主要任务是传承和创新。扎染古称扎缬、绞缬,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染色工艺之一。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其工艺特点是用线在被染色的织物打绞成结后,再进行染色,最后将打绞成结的线拆除的一种染色技术。它有一百多种变化技法,各有特色,这是机械印染工艺难以达到的。参观过程中,小记者和同学们看到将花草作为染料,通过植物热转印技术染成的羊毛围巾,都称赞不已。
当天,大家还到纺织设备陈列展厅,了解了潍坊纺织技术的发展历史;走进智能化校服生产车间,了解校服生产工艺流程和当前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对纺织服装产业的推进作用。小记者和同学们不仅近距离感受到科技与纺织碰撞后迸发出的独特魅力,更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正在悄然引领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助力纺织产业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
这场趣味十足的纺织文化之旅让小记者李淋滢感受颇深。“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纺织知识,更深刻体会到潍坊纺织文化的历史底蕴与独特魅力。回家以后,我打算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把所学和感悟记录下来。”李淋滢说。
潍城区实验小学2022级8班的学生家长张女士表示,这次活动让孩子们深入了解我国数千年服饰文化和民族文化,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创意思维和动手能力,并鼓励孩子们学以致用,传承创新,非常有意义。
纺织,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技术。而纺织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潍坊日报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让青少年深入了解纺织非遗文化,沉浸式感受纺织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