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郭海霞

借律动传递音乐 带“折翼天使”逆风起舞

(2025年01月13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本报记者 赵春晖 图/受访者提供
  近日,“培根铸魂 扬帆远航”山东省全环境立德树人展演在潍坊举行。山东省潍坊聋哑学校的舞蹈节目《羚羊的外套》在展演中大放异彩,许多观众为舞台上听障学生的表演而感动,甚至流下眼泪。日前,记者采访了该节目的指导教师郭海霞,听她讲述她带领听障儿童逆风起舞的故事。
  舞蹈节目《羚羊的外套》以“羚羊”作为第一视角,通过舞蹈动作和服饰道具的巧妙运用,生动展现了羚羊的形态和生活状态,并以艺术化的形式揭示了盗猎的残酷,赞扬羚羊的团结和忠诚品质,呼吁人们保护环境,爱护动物。
  “参演的二十余位演员是我从学校挑选的不同年龄段的听障学生,他们都非常珍惜这次上台展示的机会,几乎每天排练至深夜,从不喊苦喊累。”郭海霞说,很多人奇怪听障的孩子怎么跟着音乐跳舞。实际上,孩子们在台上表演时,她一直站在台下指挥,用手势提示着,因为配合默契,表演相当成功。
  从事特教工作26年来,郭海霞曾指导过无数次这样成功的演出,带领一批批听障学生走向更大的舞台。
  刚工作时,郭海霞担任数学等学科的教学工作。自2005年起,她除了正常教学,还担任学校艺术团的负责人,负责舞蹈节目的编排指导。“特教学校没有差生,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是郭海霞一直坚持的育人理念。针对听障学生的生理特点,郭海霞耐心教他们什么是节奏、律动,引导他们学习舞蹈动作,让学生在视听、运动、平衡等方面有所发展,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怎么教听障孩子跳舞,是我第一次上律动课时的苦恼。”郭海霞说,学校里有很多跳舞的好苗子,她想带这些孩子走进舞蹈世界。她独创了“动画动作分解直观教学法”,在律动教学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一个好的舞蹈作品,需要舞者将动作、情绪、表情与音乐完美融合,这些对于听障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郭海霞说,排练时,她会让孩子们感受地板的震动,感受音响的震动,了解音乐的节奏。她带着孩子们观看舞蹈视频,用夸张的语言和表情进行“讲解”,让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投入情感。
  “注意情绪的把控,手臂挥动要有力……”孩子们排练时,郭海霞不但要喊,还要不停地打着手语、跺着右脚,体力消耗之大可想而知。“他们已经非常熟悉我的每一个动作、表情和眼神。每当有演出活动时,几名辅导老师要在舞台不同的位置指挥,孩子们看着辅导老师的手势做出舞蹈动作,呈现出最好的舞台效果”。
  一遍又一遍纠正,一次又一次重来……郭海霞就这样带着孩子们在舞台上逆风起舞。她用双手给孩子们当“音乐”,把这群折翼的天使带入舞蹈的殿堂。郭海霞指导的舞蹈作品,曾在全国、全省获过十几次大奖,她个人也获得“潍坊市优秀班主任”“潍坊市巾帼建功标兵”“潍坊市立德树人标兵”等荣誉称号,并多次获得“潍坊市教学成果奖”。
  “舞蹈给听障孩子的内心带去了阳光,我愿意做一个陪他们勇敢逆风起舞的人。”郭海霞说,不少听障孩子以前性格内向、敏感脆弱,学习舞蹈后,他们建立了自信心,逐渐敢于展示自己,变得更快乐,这让她觉得自己的坚守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