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赵春晖
1月11日,潍坊日报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组织小记者走进潍坊市博物馆,开启了“穿越时空 遇见潍坊象”之旅,孩子们在观“古象”中感悟潍坊厚重的历史文化。
活动中,小记者一走进潍坊市博物馆腾云阁展厅,就被展厅中央硕大的“潍坊象”复原骨架所震撼。据介绍,这具象骨架肩高4.83米、体长8.5米、体宽2.2米、单根齿长3.7米,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象。小记者们纷纷在象骨架前合影留念,感叹自己宛如一个小不点。
此次展览还展出了64件古生物化石实物,包括近乎完整的头骨、左右门齿、下颌骨、胸椎一节、部分残破的肋骨、肩胛骨、肱骨、髋骨以及股骨等珍贵化石,每一件化石都蕴含着远古的气息,小记者们驻足在古生物化石前,思绪仿佛被带到20万年前。
化石展的二楼还打造了互动研学区,精彩纷呈的互动环节以及新奇有趣的探秘活动,让小记者在寓教于乐中收获颇丰。此外,展览还融入了临朐山旺化石、诸城恐龙化石等珍贵发现。其中,诸城是我国重要的白垩纪恐龙化石发现地,临朐则是中新世古生物化石的重要产地。
作为地球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环境变迁的“巨型”见证者,“潍坊象”对古生物研究、区域环境变迁研究等都具有极高价值。因此,展览除了象化石实物、复原模型,还复原了考古现场及大象昔日生态环境等,全面展示“潍坊象”的体型结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揭示潍坊区域生物多样性及气候与生物的协同演化。
这场趣味十足又干货满满的展览,让小记者们在观看大象的演化过程中,深入了解了“潍坊象”与潍坊城市发展、生活环境的关系,并从中得到思维启发。
小记者阎雨兮说,这场展览生动展现了远古生命与自然环境之间协同演化的故事。这次参观让她知道了潍坊地区是全球罕见的能够证实古生物与古环境发展关系的发现地之一,其每一项发现都具有一定规模的化石证据作支撑,她为家乡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感到自豪和骄傲。
“我非常喜欢大象,听说有‘潍坊象’的展览,就决定过来看看。‘潍坊象’的骨架太壮观了。我仿佛见到数十万年前,‘潍坊象’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繁衍生息的场景。”小记者孙若溪说。
采访中,多位陪同参观的家长也表示大开眼界。“这场化石展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潍坊象’的故事,还让他们直观领略到古代潍坊地区的生态环境风貌。这次展览是对潍坊地区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自然遗产的一次生动展示。”一位随行家长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因与“祥”谐音,被赋予吉祥、和谐、繁荣的美好寓意,承载着“太平有象”“万象更新”等文化内涵。潍坊日报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开展此次活动,让青少年加强对不同地质年代潍坊区域生物多样性以及气候与生物的协同演化进程的了解,让他们认识“潍坊象”的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感悟潍坊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起他们对更好潍坊的认同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