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张敏
为积极响应社会需求,我市设立多种“妈妈岗”,为需要照顾儿童的女性劳动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就业选择。这些岗位工作时间灵活、工作内容易于操作,受到宝妈们的青睐。
在奎文区大虞街道北虞社区的手工坊内,“妈妈岗”的妇女们正精心制作假睫毛。北虞社区妇联积极与用工企业对接,在社区手工坊设立假睫毛制作岗位,采用定点放置、按件计酬和定点回收的方式,既解决了辖区内妇女的就业难题,又增加了她们的收入。
为了更好地服务待业妈妈群体,奎文区妇联深入挖掘自主性强、方式灵活的“妈妈岗”,包括售后、客服、主播、电商运营、会计代理、新媒体运营、家政行业、手工钩织等岗位,打造更加开放包容的“妈妈岗”就业平台。多数“妈妈岗”设立在社区,有的甚至不用坐班,缩短通勤时间,方便兼顾家庭。此外,奎文区妇联联动直播基地开发线上“妈妈岗”。电商客服和直播带货等工作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完成,利用碎片化时间工作,实现工作与育儿的平衡。截至目前,该基地已带动超过百名妇女就业创业。
在高新区新城街道富华社区,尚嘉职业培训学校与社区合作举办“妈妈岗”公益培训,结合家政项目与灵活就业,让符合条件的女性能够自由选择工作内容、时间和地点,使她们更从容地平衡工作与家庭生活。
刘菲是一位“全职妈妈”,在孩子长大后渴望重返职场。参加社区与尚嘉职业培训学校的“妈妈岗”培训后,她找到了一份育婴师的工作。“早上送孩子上学后我就开始工作,下午下班后正好接孩子放学。既能照顾孩子,又有了自己的事业,我非常满足。”刘菲表示。
尚嘉职业培训学校负责人刘卫华告诉记者,“妈妈岗”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女性的职业发展潜力,希望通过持续的培训学习,让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行业方向,实现职业目标。
在寒亭区寒亭街道益新街社区的E家手工坊,“妈妈岗”的妇女们正在学习风筝制作、收纳筐编织、手工饰品制作等技能。“能够在家门口找到一份既能照顾家庭又能赚钱的工作,我非常开心。每天来这里干活之余,还能跟姐妹们谈谈心,日子过得非常充实。”家住附近小区的杨春莲说。
益新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孙艳丽告诉记者,在了解到许多家庭妇女因为接送孩子、照顾老人等原因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社区积极对接街道党工委,联合区妇联推行“妈妈岗”就业模式。“我们为辖区的‘全职妈妈’送指导、送技能、送岗位,助力她们重新回归就业市场。”孙艳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