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讲好更好潍坊文化故事 委员纷纷献计献策

(2025年01月13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人文历史熠熠生辉,文化资源优势突出。1月12日,参加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的部分委员围绕推动潍坊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化风筝产业体系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聚力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守正创新赓续文脉,讲好更好潍坊文化故事。
□文/图 本报记者 赵春晖 郭超 马宇琪
高凤金委员
培强壮大风筝产业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观点:风筝是潍坊有价值、有影响力的城市名片。发展壮大风筝产业,既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潍坊已成为全国风筝主产地之一,但还存在产业体系不健全、本地配套率低、品牌效应不够等问题。
  建议:加快构建现代化风筝产业体系,研究制定风筝产业发展规划,支持原材料本地化,提高本地供给率;积极推动“文、旅、商”融合发展,加大风筝产品创新研发,在规模扩张的基础上向高质量转变;探索形成风筝IP带动的国潮产业矩阵,让风筝元素融入国风、国潮等领域;推出“筝城”(征程)城市IP,办好办活风筝会,研究策划网络“出圈”方案,带动特色“空间经济”发展。
王爱民委员
弘扬名人文化
推动更好潍坊建设

  观点:潍坊作为“东亚文化之都”,要将自身厚重的名人文化资源挖掘好、利用好,既要增强本地人的文化自信和地域自豪感,还要吸引更多外地游客来到潍坊,感受潍坊名人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潍坊文旅事业的蓬勃发展。
  建议:建立名人文化资源数据库,对全市名人文化资源全面、彻底地普查、建档;高水平建设潍坊名人馆,打造名人文化的集中展示平台;建立一批名人文化传承基地,为市民、游客提供学习和体验名人文化的场所;成立潍坊名人文化研究院(所)等专业研究机构,开展对潍坊名人文化的系统性研究。
王明江委员
打破行政区划限制
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观点:近年来,潍坊加快推动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创新文旅消费场景,打出多重“组合拳”,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但与其他旅游城市相比,还存在受行政区划限制明显、文旅产业融合处于浅层化等问题。
  建议:由市文旅部门牵头,各县市区协调联动,建立与文旅企业投资合作信息互通机制;按照市场规律、游客需求,跨区域串珠成链、连片成面,联合旅游中介服务机构、旅游景区、旅游服务企业,共同征集评选推出一批互联互通、优势互补、长短结合的精品线路;丰富产品供给,统一文旅服务标准,完善景区小交通建设,实施旅游厕所提升行动;整合宣传推广力量,构建智能文旅App平台,利用数字技术手段为消费者提供新体验。
乔日美委员
以音乐之声
奏响潍坊文旅新乐章

  观点:潍坊历史文化悠久、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可与演唱会、音乐节巧妙融合,打造具有潍坊特色的演出品牌。相比其他城市,潍坊仍存在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数量较少,品牌效应不足,配套设施有待完善等问题。
  建议:由文旅部门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加大对现有演出场地的改造升级,新建一批符合举办大型演唱会、音乐节要求的多功能室外、室内场地,打造具有潍坊地标性的演出场所;创新品牌活动,围绕潍坊特色文化元素塑造音乐节品牌;突出主题差异化,推出多样化的主题活动,扩大活动的受众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