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2024上海马拉松、深圳马拉松、苏州太湖马拉松等二十余项马拉松赛事如约而至。然而,与近年来高速发展的中国马拉松赛事相伴而来的,也有赛事规模和质量的“发育失衡”。例如近期,合肥马拉松组委会怒发公告指责“私兔”扰乱赛事秩序;昆明半马一名配速员因替跑被禁赛;石家庄鹿泉半马的“关门兔”因超时完赛被关门……这段时间,扎眼的“流氓兔”在赛道上频频出现、争议不断。
国内赛事井喷式发展,“流氓兔”越来越多
马拉松赛事中的“兔子”(Pacer),是配速员、定速员或领跑员的别称。为了帮助大众跑者更直观地了解自身速度或是找到可以参照的稳定配速,赛事组委会通常会安排经过培训的资深跑者成为“兔子”。在这个群体中,那些不能够按照规定时间完赛或是配速忽快忽慢的“兔子”,被跑友戏称为“流氓兔”。
据了解,大型路跑赛事在比赛中启用官方“兔子”,自1999年巴黎马拉松后成为传统。随着国内马拉松赛事的井喷式发展,赛道上的“官兔”也越来越多。马拉松爱好者莎莎(化名)告诉记者,对于想跑出更好成绩的跑友来讲,跟着“兔子”跑,对提高成绩很有帮助。“因为他们起跑的位置会靠前一些,所以他们的时间其实会比很多普通跑友更早。比如你想3个半小时完赛,跟着330的‘兔子’(在3小时30分钟内完成全程马拉松比赛的领跑),就会比较容易达到超过预期的成绩。”莎莎说。
如今“流氓兔”代指的不良行为五花八门
一只合格的“兔子”,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青少部田径教练黄河曾发表见解,“稳”是最重要的参考标准。
黄河表示:“大家经常参考的方式,就是比如你有一个2小时50多分钟的比赛成绩,那么我会给你安排到3小时的‘兔子’里。但其实一个‘兔子’的选拔标准并不只是其能跑多快,而是是否能匀速跑完这场马拉松。”
2024上海马拉松官方“兔子”雪糕(化名)认为,“流氓兔”最大的问题,就是未能发挥“兔子”该有的作用,反而给赛事和其他选手添堵添乱。
雪糕说:“所谓对‘流氓兔’的定义,我觉得一是看其是否为官方赋予的身份,第二就是对于配速的把控,在赛道上是不是真的以服务跑者、以平稳完成赛事为最终目标。”不过,雪糕也表示,如今“流氓兔”代指的不良行为早已五花八门,除了因能力不足或只图自己跑得痛快而无法按照稳定的配速完赛,还包括在赛道上为赛事独家赞助商的竞品“摇旗呐喊”、获取个人社交媒体流量,只想蹭装备和住宿等“官兔”福利却对领跑本身毫无责任心等。
想在鸣枪前彻底过滤掉“流氓兔”绝非易事
北京马拉松协会会长赵福明介绍:“‘兔子’的招募流程,一般是由赛事的组委会基于赛事本身的赛制来配置相关‘兔子’的具体组别和人数。不同的赛事也会对‘兔子’的招募有不同的要求和考量,有的可能把权益给到赞助商,有的可能会进行海选,有的可能只做临时性的招募,这也和赛事的执行周期有关。绝大多数‘兔子’很敬业,希望保持一个良好的名声,也有极少数‘流氓兔’的情况。因为在组委会选拔的过程当中,除非特别严谨和流程完善,否则很难对于每一个‘兔子’的历史背景进行翔实调查。”
赵福明表示,从目前大部分马拉松赛事的组织流程来看,想在鸣枪前彻底过滤掉“流氓兔”并非易事。有业内人士透露,国内一部分赛事甚至会把招募“兔子”的工作交给一些有经验以及有人脉的跑者负责,让其以组委会的身份负责招募并进行赛前培训,“甩手掌柜”的行为无疑加剧了选拔“兔子”的草率,也让更多抱有侥幸心理的“流氓兔”混进了“官兔”队伍中。
据了解,目前已有一些赛事主办方正在探索和完善“兔子”队伍的常态化培养和选拔机制。以上海马拉松为例,雪糕以自己的入围经历介绍,负责“兔子”招募的装备赞助商会通过面试和跑步测试来过滤掉一部分能力不达标的跑者,再经过培训,最终筛选出兼备能力和责任心的“官兔”。
需要相关方面合力给予更多针对性治理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周期较长的选拔过程能够规避一些潜在的“流氓兔”。合肥马拉松协会会长魏普龙表示,赛事过程中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及时察觉并制止“流氓兔”的违规行为之外,首先还是要在赛前的“兔子”选拔和培养机制上“打补丁”,相关协会、赛事主办方也要加快建立相应的信息共享机制。
魏普龙表示:“要正规地出台一个招募标准和政策,根据这个人以往有没有做过‘兔子’的经验、做过多少场,另外全马成绩是多少、半马成绩多少,对他有一个审核的标准。赛事要严谨,就是公平、公开、公正,由马拉松协会和各大跑团召开会议,把招聘‘兔子’的标准拿出来,大家一起选拔。选拔以后要进行试赛,要加强监管。”
赵福明进一步表示,“官兔”质量与赛事品牌形象和选手参赛体验息息相关。“流氓兔”的频繁出现,会让社会大众对马拉松赛事本身的严肃性、正规性以及组织方组织能力的专业性有相关质疑,会成为社会大众的调侃,更会使参赛选手对赛事组织不满,对于这座城市也有连带的负面影响。这些都是“流氓兔”们没有考虑到的、也不在意的,而这些负面影响会反馈到赛事本身,让赛事很多投入大打折扣。让比赛的相关方保持初心,回归本身,一定会有助于“流氓兔”数量的降低。
本报综合报道